有人把心地善良叫圣母心?本质上是错把真心喂了狗

高石溪 2023-03-15 11:03:38

有人管心地善良叫圣母心?但这跟区分秧苗和野草有啥关系?有关系,而且是底层社会逻辑的关系

圣母这个词,在古代是个褒义词,但现在已经变成中性词甚至是贬义词了。其实所谓的圣母心是心地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另外一种说法。就像我方将领智慧很高叫足智多谋,而地方将领智慧很高叫诡计多端一样。两个词描述的本质相同。不同的观察角度,造成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是时代的退步吗?真跟有些人说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是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套用官方的说法是,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提升。

没错,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已经和祖辈们的生活完全不同了。中国社会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但现在很多人别说不会种地,甚至有些人连秧苗都不认识了。说个搞笑的事,前几天看到一个账号叫做“李文娟农业科普”。这是一位年长的女性农业学者。当然我说搞笑的原因,不是这位学者,而是给她提问的人。

那个人给李老提问的问题是分辨秧苗和野草。看到这里我笑了。对于90后的人来说,很少没有见过秧苗的。有没有地,是不是种地为生的人暂不说。我们只说以前的生活环境。至少90后之前的人们是这样的,00后我不敢断言。

曾经人们住的房子是平房。房前屋后一般都有一个小院子。有些爷爷奶奶辈分的人会在院子里种柿子茄子等蔬菜。也有一些人会种上稻米。

所以呢,我相信很多人没亲手种过地,但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很多吧?真是搞不懂,什么时候,区分秧苗和野草竟然成了区分专家的凭证之一了?甚至这种基础生活常识,俨然成了一种超能力。

扯远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彻底的农业社会,就算在北、上、广这三座大城市,也是以熟人圈关系为主。

有些年轻的朋友会问,深圳呢?这种超级大都市,怎么没提?难道它不配和北京、上海、广州并列吗?现在当然能,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能。因为那个时候的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

好了不扯这个了,我只是想说。那个年代,人们都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在那个社会里,违法犯罪的成本非常地高。当然不是法律健全,而是道德健全。也就是说,谁要是做点坑蒙拐骗的勾当,熟人社会的道德环境会给他严重的惩罚。

但现在社会不同了,大量建造楼房,人口大量流动。熟人社会瓦解,人民进入了陌生人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大家彼此不认识,甚至见面都不说话。于是那些品德败坏的人开始为虎作伥,无恶不作。

于是呢,熟人社会中那些被人喜欢的良好品德,就显现出缺点来了。有人说,礼貌只对有礼貌的人使用,否则礼貌会被当成软弱欺负。

所以所谓的圣母心,不是使用者的毛病,而是用错了对象。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雷霆手段,莫显菩萨心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