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出生1天的新生儿,一个是出生3天的新生儿;一个来自安阳,一个来自开封,但两个小宝宝出生后都患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如不及时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急诊转运至我院后,经心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斌紧急手术,两例患儿成功得到救治。
8月中旬,郑州七院心外科三病区陈红领主治医师接到急诊电话,经过对病情的询问,孩子是刚出生一天的新生儿,重4.1公斤。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给予持续无创呼吸机辅助,症状缓解不明显,宝宝母亲患有糖尿病。经过评估,陈红领主治医师认识到病情刻不容缓,患儿需要抓紧医治。因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过相关程序报备后,120急救车火速前往安阳,与生命赛跑,风驰电掣,将患儿安全接到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并完成了术前相关检查。检查意见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混合型)、动脉导管未闭(低速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冠状静脉窦扩张。
据杨斌主任介绍,此例新生儿手术难度非常大,一是属于严重复杂性先心病,新生儿手术耐受能力差;二是孩子小,体重轻,术中操作视野非常小;三是手术麻醉、术后监护也是挑战;四是新生儿营养不好合并心内畸形,需要特殊护理,体外循环的建立也需要专门管道;五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要特别关注营养状况、感染等问题。
手术室里,麻醉科医师为患儿熟练全麻,手术台上杨斌主任与周志明副主任默契配合,为患儿实施手术。术中,切开心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游离结扎动脉导管,降温后阻断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切开心房,探查后切除冠状静脉窦顶,完全切除冠状窦与左房间组织,切开共同肺静脉干,缝合局部暴露心内膜下肌肉组织,游离垂直静脉,近端缝扎,远心端剖开,对应部位左心耳根部切开,连续缝合垂直静脉远心端与左房端侧吻合,牛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窦隔在左房侧,复温。患儿心脏自动复跳,心电示波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结束。
另一名开封的患儿刚出生3天,病情更加严重,心脏血管走行更加复杂,呼吸苦难,气管插管,带呼吸机,急诊转运至我院后检查为: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呼吸䇹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肺炎。患儿母亲和两个姐姐都是聋哑人,杨斌为患儿申请了爱心救助。经过手术,患儿恢复顺利。
此两例手术的开展对于麻醉和监护也是一种挑战。麻醉科主任魏金聚介绍,越小的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挑战越大,特别是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氧气储备差,很容易引起缺氧,药物的代谢比成人慢许多。这要求麻醉医师的药物把握、临床操作要特别精确。一旦全麻后,麻醉医师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等体征数值,同时还要抑制手术刺激导致的不良反射。
先天性复杂心脏病,特别是新生儿,由于体重太小,孩子发育差,畸形重,术后监测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心脏外科监护团队在郭长英主任的带领下迎难而上,逐一突破。刚来监护室时,为了精准监测治疗,郭长英在超声引导下对2mm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术,在纤细的血管上,一针准确植管;由于孩子只有3-4公斤,监护治疗需更加精准,护理上更加温柔,采用保温箱,精准保证适宜温度。术后存在血压,氧合波动,调整循环药物更需要精准。在新生儿科主任康莺歌指导下,在静脉用药、饮食、营养输入时用微量泵泵入,精确到毫升/小时。护理人员常常抱起孩子,给孩子揉肚子,帮助恢复肠道功能,使营养吸收的更好。
经过几天恢复,患儿身体发育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据了解,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所有肺静脉均没有正常引流入左心房,而是与右心房或与引流入右心房的静脉异位连接,左心房只接受经右心房分流来的混合血的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3.0%,如不采取手术干预,约75%-80%的患儿在1岁以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梗阻,如不急诊手术,出生数天即可死亡。据杨斌主任介绍,先心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妊娠早期出现了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3个月,是很容易出现的;二是心理及疾病因素,如极度的精神刺激或长时间精神刺激、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及妊娠期肥胖等,三是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与被动吸烟;四是环境因素,妊娠期受到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物理因素的刺激,包括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空气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准妈妈在孕期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五是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三类,胎儿患病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杨斌主任提醒,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多数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进行筛查。一般情况下在孕20-24周的时候做一次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在这个时候胎儿心脏显示图像最佳,是做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最佳时期。
通讯员:周珍珍、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