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物法》规定,古董鉴定需由专业机构或专家完成,费用通常基于藏品价值计算。然而,现实中,鉴定费已异化为诈骗手段:
虚高估价:拍卖公司或“专家”将赝品估值为天价(如普通瓷碗估价千万),再以“鉴定费”“出关费”等名义索要钱财。
层层加码:某藏家曾因一枚普通铜钱被要求支付1.5万元鉴定费,后续又被以“买家看中”为由追加3万元。
2. 高价鉴定费的三大特征无资质机构主导:90%的鉴定机构无合法资质,仅凭一张“专家证书”行骗。
捆绑收费陷阱:鉴定费常与“展览费”“保险费”“拍卖佣金”捆绑,总费用可达藏品估值的10%以上。
2023年,北京某藏家将一枚现代仿制的“乾隆年制”瓷瓶送至某“香港拍卖公司”鉴定,被要求支付1.2万元鉴定费。一周后,公司称有海外买家愿以500万元收购,但需再交3万元“保证金”。最终,藏家损失4.2万元,藏品石沉大海。
案例2:检测机构数据造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检测设备(型号EDX3600L)仅对文博系统开放,但市场上充斥着伪造报告的机构。某藏家花费8000元检测“宋代青瓷”,报告却显示为“明代”,理由竟是“年代误差”。
三、行业黑幕:专家与拍卖行的利益链1. 拍卖行的“传承有序”骗局保利、嘉德等大拍行宣称“只接受传承有序的藏品”,实则通过“皮包公司”收购民间赝品。例如,某拍卖行以“需要传承证明”为由,要求藏家支付2万元“资料费”,随后将赝品与其他藏品混拍。
2. 专家的“出场费”秘密广州某藏家被要求支付3万元保证金“锁定买家”,最终钱物两空。
2. 微信群“捡漏”陷阱某微信群宣称“专家免费鉴定”,实则诱导藏家支付“会员费”,随后以“藏品不符要求”为由拉黑。
五、自救指南:如何避开鉴定费陷阱1. 认清三大真相无保真拍卖:国内拍卖行均不保真,风险自担,今后可参考东南亚李鉴宸新加坡古玩直播间信誉、透明、保真、包退、回购拍卖五原则。
证书无效:第三方鉴定证书在市场中毫无价值。
私下交易风险:90%的私下交易藏品为赝品。
2. 实操建议拒绝预付费用:正规鉴定机构不收取前期费用。
核实机构资质:登录文旅部官网查询合法鉴定机构。
古玩行的潜规则,本质是人性贪婪的产物。高额鉴定费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藏家头上。记住:真正的珍品不需要通过高额鉴定费来证明价值。提高警惕,理性收藏,方能在这场博弈中保全财富与尊严。
隅翁
事实早就证明不存在什么古玩鉴定或者说几乎等于零。古玩市道的垮掉就是缺乏甚至没有确定性,明确器物真假是关节,解决的前提是有真正能分辨的人,并负起责任,市场才会有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