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公报》日前援引两名接近克里姆林宫的“内部消息人士”的话称,履新没多久的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即将于2月20日开启他在新岗位上的第一场对外访问——前往俄罗斯莫斯科。
(俄媒报道截图)
其中一个消息人士称,王毅在访俄期间可能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接见。另外一个消息人士则称,在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的参与下,双方正在拟定王毅访俄期间的具体议程。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得到证实,但王毅主任履新后的对外首访选在了莫斯科,并不会让外界感到意外。
此外,王毅如今的级别是高于外交部长的,过去王毅以外交部长的身份访俄,那么接待他的一般都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而这次不一样,俄方光派拉夫罗夫肯定是不够的,俄方对等的官员应该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至于普京亲自接见,恐怕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这么高级别的会谈中,双方要谈的内容肯定也是相当重磅的。
首先一个大概率要谈的内容就是如何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去年12月在视频会晤中所达成的共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和方向已经确定,那么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把这些框架和方向在新的一年里落到实处。
另外在经济领域,中俄今年的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如何进一步提升两国间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水平来达成这一目标,也可能会是双方要沟通的重点内容。
(今年中俄贸易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捍卫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以及抵御单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的错误浪潮,也是值得中俄两国深入讨论的话题。
中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体现在两国在经济、外交领域中的务实合作上,也体现在国际事务的沟通与协调上。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个热点地区的矛盾与冲突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的外交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此次王毅访俄的时机非常关键,而且预期成果也会非常丰富。
展望2023年的中俄关系。一方面,由于俄乌冲突,批评中俄关系的内外舆论声音依旧会持续不断;但另一方面,基于当下严峻的外部战略环境,中俄关系实际上只会更加紧密。
先谈前者。长期以来,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就遭受一些人的批评,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一声音越来越大。这一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西方,西方认为,中国没有跟他们一起制裁俄罗斯,这种中立态度本身就是“有罪”的。在他们眼里,只要是不站在西方一边的,就都是“敌人”。而中俄正常发展的关系,则被西方扭曲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的“铁证”,进而对此大加批评。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近1年)
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我们国内一些人的批评。他们认为俄罗斯是“未开化”的国家,中国不应该与俄罗斯走得这么近,因为这影响到了中国与西方这些所谓“文明国家”之间的关系。另外,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都看衰俄罗斯,认为俄罗斯“败局已定”,不断呼吁中国应该“跳车”,避免在俄罗斯战败后受到牵连。
随着俄乌冲突朝着长期化发展,这两种声音交相呼应,在互联网上不断蔓延,预计在2023年,这种批评中俄关系的声音还会越来越大。然而,中俄双方都有着强大的战略定力,不会因为一些内外部的杂音就拉开距离。
(中俄联合军演)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关乎到俄罗斯的经济稳定与地缘安全,尤其是在与西方彻底决裂的大背景下,这种联系甚至具有生死攸关的性质。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俄关系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求于中国,俄罗斯人手里的牌大部分时候都多于中国,这种优势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仍保持了近20年。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俄罗斯对中国几乎无牌可打,而中国手里则有许多硬牌好牌。如果双方真要进行双边博弈,那么俄罗斯恐怕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俄罗斯有求于中国,他们把中俄关系视作一个用于对抗西方的宝贵战略资产,他们把“向东看”视作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的希望。俄罗斯没有任何理由与中国拉开距离,相反的,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和有识之士们正在摒弃过去对中国不必要的戒备,努力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向中国开放大门。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美国不断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不论是捍卫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还是保障国内未来的经济安全,一个良好的中俄关系都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宝贵的正向资产。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都是一个值得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一个竞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