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斯大林这个名字,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他是苏联赫赫有名的领导人,是俄国十月革命中最为璀璨的明星,但是我们今天介绍的人并不是斯大林,而是他的长子雅科夫。
这个在二战中坚定的继承了他父亲的信仰的青年,为何会对犹太人报以非常厌恶的看法?
长子雅科夫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这场缺乏理论支撑,稍显混乱的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同样也是这一年,斯大林遇上了他人生中的挚爱——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二人结婚后很快育有一子,即长子雅科夫。
但当时的斯大林还十分年轻,他终日忙碌,整天去发动罢工和武装斗争。妻子因此为他日夜悬心,再加上当时炎热的天气和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她患上了伤寒和痢疾,最终病逝。
可以说,雅科夫成长的一生并不顺利。年幼丧母,父亲在他的童年时期也总是缺席——失去了爱妻之后的斯大林更是决心将一生都奉献给社会主义,几乎顾不上他这个年幼的儿子。
于是年仅三岁的雅科夫被送往乡下,和外公、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十四岁才被接回斯大林身边。
但是雅科夫却没有因此对父亲心生怨恨,正相反的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社会主义理想,并决心学习父亲,也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苏联的事业。
刚被接到父亲身边的雅科夫,一时还有些不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语言不通,他从小说的格鲁吉亚语,而想要在这个地方生活,就必须学习俄语。
于是雅科夫便开始努力学习俄语,由于雅科夫的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很快学会了这门语言,能够轻松地与他人对话。而且他的好学不止体现在对俄语的学习上,更体现在其他科目上,以至他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深受同学们的钦佩。
再后来,二战即将爆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试图保护自己的人民。但斯大林深知希特勒的秉性,这场和平只是暂时的,表面的。
于是苏联紧急培训士兵,以防战争发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雅科夫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决定报名参军。
1941年,在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雅科夫便上了前线,同样也是这一年,雅科夫不幸被敌军俘获。
而此时,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尾声。德国元帅保卢斯绝望的看着由苏联士兵组成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这场他曾经以为必胜的战役如今却走向了死局。他不是没向德国元首希特勒发起过求助,但是结局是令人叹息的。
1943年初,希特勒为斯大林拍去电报,试图用雅科夫来交换保卢斯,但是被斯大林拒绝了,他说,不会用一个士兵去交换将军。
于是,保卢斯成为了二战发起之后,第一位投降的德国元帅。而这场由德国发起的,看似摧枯拉朽的不败战争也终于开始走向颓势,愤怒的苏联士兵发起反击,发誓要将苏联的旗帜插在柏林的城头。而同样也是这一年,斯大林永远的失去了他的长子。
1943年的4月15日晚上的11时,雅科夫死在了萨克森集中营。纳粹德国档案显示,雅科夫是在越狱过程中中弹身亡的,从被俘到被杀,他从未想过要背叛祖国。
1946年9月,二战结束之后。斯大林拿到了雅科夫的审讯记录和证明材料,上面满是儿子坚贞不屈的忠贞记录,那是他们父子之间最后的穿越时空的对话。
审讯记录因为雅科夫身份特殊。每天都会有摄影记者和德国军官来向他施加压力,逼迫他说出有关苏联的情报,但雅科夫始终没有吐露出一个字,他和他父亲斯大林一样,有着钢铁一般的不屈意志。
他甚至与当时的监狱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试图通过审讯的机会向对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但在1941年7月18日的审讯记录中,雅科夫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俄国人民对犹太人向来是仇视的” “他们不想工作,他们不会工作,他们不想当工人,技术员或农民”“他们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
尽管此前监狱长和雅科夫之间总是在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在对犹太人的态度上却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其实雅科夫这段话的背后,折射出的并不完全是犹太人和俄国人之间的矛盾,除却种族原因之外,相当大程度上,其实是信仰或是利益上的巨大矛盾。
当时的俄国信奉的是马克思、列宁主导的共产主义。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憎恨资本积累。他们看穿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本质——通过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来积累价值源泉,最终完成他们的资本积累。
这样一来,资本家只需要去提供原料,燃料,以及工厂就足够了。剩余的所有事情都是工人要去做的,他们只需要在家里呆着数钱就可以了。
长此以往,工人阶级便和资本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如马克思所构想的那样,必要时刻,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完成工人阶级的崛起和资本家的倒台。
而在当时的俄国,在沙皇退位之后,将钱财,原料,燃料攥在手中的,几乎都是犹太人。他们没有一块固定的国土,也没有相当统一的信仰,就像一群散落的蚂蚁一般游走在世界各地。但是他们却有着一项共同的,惊人的天赋——智慧。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为聪慧的一类人,他们似乎天生就很会做生意。彼时二战爆发,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而这群几乎没什么归属感的犹太人则可以借机敛财,做起各种投机倒把的买卖,也就成为了当时俄国共产党人眼中最令人憎恶的资本家。
犹太人不信奉共产主义,只坚持资本主义的梦想。不喜欢生产,不参加劳动,只喜欢做生意。而做生意在当时推行集中生产的苏联,则被视作一种投机取巧,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
至此,犹太人常常被视为剥削家、吸血鬼和寄生虫的象征,甚至连“犹太人”这个词都成了骂人的话。
雅科夫在父亲的深刻影响下,自然对犹太人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在审讯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吐露过任何一条同苏联有关的情报,神情冷峻态度凛然,只在涉及到犹太人的问题上,他方才对他的厌恶不加掩饰,原因自然同他信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关。
背后原因所以,与其说这是雅科夫对犹太人的厌恶,倒不如说是共产主义战士对资本家的厌恶。从共产主义诞生之日起,这样一个理想便被誉为是一个在欧洲上空徘徊的幽灵,时刻准备扼断资本家的咽喉。
而犹太人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在当时被视为不劳而获的象征。他们无视战争的苦难,不在意平民痛苦的呻吟,哪怕把牛奶倒进大海里都不愿意拿来救济人民,对此,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都将其看在眼里。
他们是冷酷,贪婪,自私的代名词。与当时坚定的信奉共产主义的苏联人民自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同时,犹太人又是一个没有确切国土的民族。他们没有归属感。哪怕他们生活在苏联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使用着苏联的资源,压榨着苏联的人民,但依然不会将苏联视作他们的国家。
甚至在当时,哪一个国家收留了犹太人,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将会受到无尽的剥削与压榨。
所以,共产党人自然会对犹太人充满了厌恶和鄙视。这不只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信仰上的巨大差别。雅科夫是坚定的共产党人,他对犹太人的厌憎几乎可以被看做是每一位共产党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
在雅科夫在外公家过着贫寒的生活,饥寒交迫的时候,他收不到父亲的来信,不知道他的安危,只能看着街上穿着体面的犹太人过着他几乎不能想象的富足生活,那时的他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但多年之后,饱受社会主义熏陶的,坐在审讯室里的雅科夫,自然可以淡然的说出针对犹太人的轻蔑之语,他的仇恨和厌恶是有根据的,审讯甚至让这样的情绪有了确切的出口,他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有立场去说这样的话。
结语虽然雅科夫的名字在历史上远不如他的父亲斯大林那般光辉响亮。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始终坚持投身于建设苏联的事业上。在看透了犹太人那种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之后,他毅然选择予以摒弃,坚守自己的信仰。
他是优秀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也是不屈不挠的苏联战士,他的一生尽管万分短暂但又无比绚丽,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参考资料:
成败得失之间: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的应对举措及其经验教训——余伟民
《青年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