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位于朝鲜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一群山岭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1952年10月,驻守在白马山的是韩军第9师,与志愿军第38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
在此之前,白马山曾被志愿军攻取,为志愿军第42军驻守,但是在1951年秋季攻势中,“联合国军”从第42军手中又夺回了白马山,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坑道和钢筋混凝土地堡群,还埋设了地雷、拉起了一道道铁丝网。
丢失白马山阵地的42军又发动了反击准备夺回白马山,但是因为白马山坚固的工事,加之美军飞机、坦克和后方的强大炮火支援,使第42军在反击时吃了大亏。42军在反击中伤亡423人的代价,仅歼敌30余人,无奈撤出战斗,而得意的韩军自此则自诩白马山是“钢铁阵地”。
白马山阵地对于我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联合国军”就不一样了。
白马山的东面是辽阔的铁原平原,南面是通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可直达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铁原。
白马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一旦“联合国军”丢失白马山阵地,东面就无险可守,而南面的补给线将处于志愿军的炮火下,这条补给线就相当于废了,正因为如此,在1951年秋季攻势中,“联合国军”为此不惜花大力气夺回白马山。
也正因为白马山对于“联合国军”的重要性,我军才准备再来一次白马山战役,如能占领并巩固白马山阵地,则会在后续战略中以及谈判中占据更大优势。
42军在白马山栽了跟头,为了夺回白马山,38军接过了42军没有完成的任务。此时38军军长梁兴初已升任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接替他的是副军长江拥辉。
此时的38军已享有“万岁军”的威名,不仅名声在外,而且38军是实打实的精锐部队,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先后击败了南韩第7师,又将联合国军土耳其旅打得只剩下两个连,后又重创美第2师,一系列战斗下来,屡战屡胜,彭德怀在嘉奖电文里高兴的加上了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这就是万岁军的由来。
虽然是百战的精锐之师,但是38军也没有轻敌。参战的38军第114师的官兵们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苦练潜伏战术,及通讯联络、步炮协同等战斗组织与战术动作,还用一个月的时间储备了大量战略物资,包括182门火炮,17辆坦克,122挺高射机枪和59门高炮。
看看这些武器装备,如果用李云龙的话来讲就是:“老子很久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了。”
对白马山的战役定在了1952年10月6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此充分的准备,而且还是精锐的38军,夺回白马山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事情,38军的兄弟们也牟足了劲,要为兄弟部队42军报一箭之仇。
剩下的就是只等10月6号吹响冲锋的号角了。
可是就在10月2日,发生了一个插曲,这一天主攻白马山的第38军114师340团3营7连的副排级文化教员谷中蛟叛逃了。
你可能会问,一个文化教员怎么会叛逃呢?有这个疑问很正常,战争年代,有点文化的都会被安排在后方,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很少有文化教员上前线。
但是谷中蛟却是个例外,这次攻占白马山战役前,谷中蛟一连数次请缨出战,主动要求上前线,那么如此积极的谷中蛟为何要叛逃?
其实谷中蛟表面上是主动请缨,实际上他心里根本就不想参战,他认为上级不会批准他上前线,如此一来,他就能既不上前线,又能得到一个积极请缨的美名,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可谓两全其美。
可是虚伪的谷中蛟这次弄巧成拙了,上级竟然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将他安排进了突击队。
突击队是什么?意味着第一批进攻的敢死队,伤亡肯定是最大的。谷中蛟这一次傻了,没想到自己的虚伪请战最后竟要搭进去自己的性命。
谷中蛟害怕了、胆怯了,最后叛逃了。
谷中蛟的叛逃着实让38军军长江拥辉犯了难,因为作为突击队员、又是文化教员的谷中蛟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事实也真是如此,谷中蛟叛逃后,向对面的韩9师泄露了第38军的所有进攻计划,包括部队组织及兵力构成、武器装备和弹药情况、集结位置、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就连近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情况,谷中蛟全都告诉了韩军。
韩9师师长金钟五得到谷中蛟的口供后,立刻开始了战斗部署,不仅加固了原有工事,还彻夜新增了150个掩体。
而美军也火速向白马山驰援,包括美坦克第73营,火速从铁原方向开来,美军第五航空队也从10月3日起,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向谷中蛟提供的志愿军炮兵阵地位置实施集中轰炸。
上文提到了,在白马山坚固的工事和美军炮火支援下,42军就已经失利过一次了,如今仗还没打,敌人就已经对我们的兵力和战术一清二楚,而且美军飞机还先发制人实施了轰炸,这战斗还能如期进行吗?
面对谷中蛟的叛变,三十八军军长江拥辉的心里也拿不定主意。
图|三十八军军长江拥辉
江拥辉为此请示自己的上级,第三兵团司令王近山,他向王近山请示推迟白马山战役,但王近山听完江拥辉的汇报,直接说:“你拿那么大一把牛刀,杀只鸡还哆嗦?”
听完王近山的话,江拥辉不再犹豫,决定打!
10月6日晚6点,志愿军突击队在潜伏一天后发起了进攻,这场战役对敌人来说已经没有了突然性,他们反而还拥有了地理和以逸待劳的优势。
战役的过程我就不在此细说了,从10月6日到14日,整整打了八天,异常激烈,而主要的394.8高地更是反复易手,激烈争夺。
本身就是仰攻的志愿军战士们,还要冒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伤亡也是异常的大,(美空军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进攻部队、后方补给线、后方炮兵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战至10月14日,38军占领了白马山地区大部分高地 , 但韩九师持续发起反攻,且美军也集中了强大的火炮和空中力量对第38军已占各点进行反复覆盖射击。江拥辉审时度势,认为打下去代价太大,决定撤军。
而且10月14日,随着上甘岭战役的打响,中国军队的争夺重点转向了上甘岭地区,第38军于14日夜停止了对394.8高地的争夺,带着不甘、愤恨,撤出了白马山地区,至此,白马山战役结束了。
此役志愿军报告自身伤亡6700余人,韩军伤亡9300人(韩方自己统计伤亡4000人)。
6700余人的伤亡,这在38军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如此高的伤亡皆因叛徒谷中蛟,一个普通的文化教员,如果不是因为叛逃,根本不会出现在战史中的无名小卒。
此役因为没有达成夺回白马山的战略目的,成为了38军在朝鲜的唯一一次败仗,不久,38军撤换到后方担任预备队直到1953年回国,此战遂成为38军在朝鲜的最后一战。
对38军的将士来讲,白马山战役是心中的痛,战后,38军军长江拥辉承担了此战失利的责任,并在集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认真的检讨并总结了经验教训,但在此战中,江拥辉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在计划泄露的情况下,38军依然攻取了大部分高地,可见38军的强悍,也可见江拥辉指挥的机智与冷静。
hui158369
韩国一个师才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