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
作者 |萧风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聚是一团火。
投资家网获悉,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斯伟材料)近日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成为“科八条”发布以来首家未盈利企业获受理公司。随着奕斯伟材料进入上市征程,西安也迎来了2024年最大IPO。
奕斯伟材料,名字听着或许陌生,背后却站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市值1600亿元A股龙头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2019年,京东方完成了新一轮董事会换届选举,王东升功成身退,给自己准备了人生另一事业,“在外资长期占据主导的硅片市场,实现国产替代。”
这就有了奕斯伟材料的诞生。得知王东升二次创业,中国投硬科技的资本躁动了,大家闻讯赶来,支持科技创新。成立至今,奕斯伟材料获得6轮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投后估值240亿元。颇为罕见的是,有超50家VC/PE、产业资本入股奕斯伟材料,见证震撼时刻。
一
2024年末,中国科技版图多了一个超级IPO。京东方在科技圈的故事广为流传,它攻克了中国“缺芯少屏”之少屏的痛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厂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到了惊人的67.7%,众多企业中,“国屏一哥”京东方依然称霸全球,出货量530万片,排名第一,同比暴涨38.9%。正是因为有京东方,中国在全球的面板市场才会“一骑绝尘”。而在京东方的成长中,创始人王东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年,一家电子管厂连亏7年、濒临破产,时年35岁的王东升放弃了高薪待遇、接任厂长。一年后,他打开了电子管厂的另一扇窗,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参与股改,成立了京东方前身。在王东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京东方用5年时间扭亏为盈,于1997年在深圳B股上市,2001年增发A股。该阶段,全球彩色显像管大热,王东升却预见性的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彩色显像管是过渡,液晶显示技术会是未来主流。”这个预判关乎了京东方的全盘方向。虽然,王东升有一番见解,但还是遭到了业内否定,外资甚至扬言走错误战略的京东方根本活不下去。可王东升坚持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他又给京东方定下了三步规划,“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先通过并购,杀入液晶面板。2005年-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遭遇下行周期,王东升再次备受质疑,各家买买买、加大投入成本,王东升反向操作,停止并购,号召团队发力技术、磨砺意志、提升核心竞争力。2007年,行业回暖,捂了几年钱、“走自己路”的京东方用过硬的产品比同行率先走出了低谷。“别人疯狂,他冷静。别人冷静,他疯狂。”刚走出低谷,京东方碰上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有了“前车之鉴”,无人敢出手了。王东升继续反向操作提出,“冰局破冰,变局求变。”凭借几次“反周期”策略,京东方拔地而起,在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占据一席之地。2010年开始,京东方逐年扩产,不断挑战技术上限,打破了外资主导行业的时代,扭转了中国液晶面板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经此一役,王东升被誉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创立京东方,是王东升前半生的梦想,他要让中国液晶面板引领全球。二
2019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王东升功成身退。他没有像其他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一样,坐享果实。在把京东方带入全球霸主的稳定期后,62岁的王东升,决定开启人生二次创业,要在芯片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材料硅片,突围。硅片是微电子的成员,如果说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大脑”,那么,硅片便是芯片的“小脑”。小脑是动手能力,用硅片制成的芯片是半导体界的“神算子”,运算速度快、高效。反过来,硅片技术不行,芯片就很难行。解决了“少屏”问题,王东升把目标放在“芯”上。让中国彻底摆脱“缺芯少屏”。本着新的理想与初衷,王东升踏上了硅片创业旅途。席间,也有媒体人问过王东升为何要从京东方退出来,毕竟,不愿意交出接力棒的创始人太多了。王东升在一次分享时表示,“一个企业如果一直靠创始人做到底,不能算成功,创始人不在的时候仍然发展得很好,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好的企业需要源源不断流入新鲜血液。实际上,硅片创业也跟王东升这些年的经历有关,他发现,“国内半导体硅片产能集中于8英寸及以下, 12英寸硅片大部分要进口。”京东方跟全球芯片半导体行业打了多年交道,深知硅片短板的痛。西安是中国新晋崛起的“硬科技之都”,芯片半导体产业链配套成熟。由此,奕斯伟材料选择落户西安,研发制造12英寸硅片(硅单晶抛光片、外延片)产品。得知王东升二次创业,中国VC/PE行业异常兴奋。除了“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的身份,王东升其实算是中国最早的产业资本“鼻祖”,他1992年就拉着员工自筹种子基金。中国VC/PE启蒙的标志性事件是,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揣着1000万美元回国创立IDG资本,对美元资本入华及本土创投生态的形成影响深远。细算下来,王东升更早一点,他的前瞻性、思路很超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是在用“投资、创业、孵化”的方式搞事业。王东升创业的号召力空前,投硬科技的VC/PE、产业资本坐上飞机,集聚西安。天眼查APP显示,奕斯伟材料成立至今拿到6轮超100亿元融资,投后估值240亿元,吸引大批资本入股,参与数量之多,在整个创投史上极为罕见,资本组成了一团火,锤炼中国硬科技。参投的VC/PE、产业资本包括:IDG资本、博华资本、众行资本、天堂硅谷、东方江峡、宏兆基金、华亮投资、吉富创投、芯动能投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睿势基金、钛信资本、国合新力、华泰紫金投资、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渝富控股、长安汇通、尚颀资本、国投创合、源码资本、国开科创、广投资本、国寿股权、泓生资本等超50家投资机构押注。超50家资本联手投资一家硬科技,是中国创投史上的震撼一幕。三
现在,奕斯伟材料要IPO了。创投圈,投资人提IPO,往往指一家公司杀出重围。几年下来,奕斯伟材料不单是王东升的“芯梦”,它们已是中国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奕斯伟材料的月均出货量超45万片,在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拥有一片天。全球知名的美光科技、格罗方德、日本铠侠是奕斯伟材料的客户。外资巨头要购买奕斯伟材料的硅片,用到晶圆厂准备芯片制造前道工序。“小脑”关联“大脑”。12英寸硅片价值有多大,不言而喻。不过,硅片行业同样非常烧钱。财务层面,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伟材料分别实现收入2.08亿元,10.55亿元,14.74亿元、14.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48亿元、-4.16亿元、-6.92亿元、-6.06亿元。奕斯伟材料营收逐年扩大,亏损也在扩大。对此,奕斯伟材料给出解释,“新入局者一般需经历4-6年的经营亏损期。”硬科技前期亏损,不能算是一件新鲜事。A股市值6900亿元的芯片龙头中芯国际,早年便是亏出来的,产业资本华登国际持续投资,足足陪跑了20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离不开政策、人才、资源扶持与资金投入,过程枯燥、煎熬。所以,硬科技创业有着较高的门槛与壁垒,也需要“耐心资本”长期陪伴、多元化的融资通道。好消息是,政策有福音。奕斯伟材料很幸运,是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八条”)发布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硬科技,不盈利能IPO,是对中国科技创业者最大的鼓舞,找钱容易了。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富裕的香港很关注内地硬科技。前些日子,香港特区政府参与设立了总规模100亿港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芯片半导体多个赛道。香港一出手,就投了中国最火的具身智能独角兽银河通用,香港方面表示,后续会拿出大批资金设立各类产业基金,投资内地硬科技,这是创业者需要的“耐心资本”。站在一级市场角度,创投圈近年最大的变化是,愈发青睐硬科技,抱团合作了。过去“独投”是VC/PE最爱说的话,投资人格外看重“谁独吞了好项目”。当下,VC/PE的逻辑悄悄转变,很难听到“独投”的故事。一方面是,主流投资趋势转至硬科技,单一资本很难拿下体量庞大的项目,风险未知;另一方面是,扶持硬科技是长久行为,资本抱团能聚力与爆发。奕斯伟材料IPO,是个“样本”,大家都在“陪跑”,共同亲历中国科技划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