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越大,动物越南。"这句戏谑的江湖行话,用在甲亢哥长沙之行简直点睛。一段本该充满文化交流火花的旅程,硬生生被芒果台的过度商业化变成了一场流量变现秀。从城市街巷里的"自来水"探索,到电视台里的"脚本表演",这段旅程告诉我们的恰恰是——资本的贪婪有时比文化差异更难跨越的鸿沟。
当一个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网红"甲亢哥"(Speed)被《阳光彩虹小白马》中的"内个内个"误会引发全网热议,这股流量越滚越大。从上海武康路到重庆火锅,再到河南少林寺,甲亢哥的中国行成了一部充满惊喜与"乐子"的纪录片。这些地方让他看到了高铁速度、5G网络、烟火气息和功夫精神,让无数外国网友通过他的眼睛重新认识中国。
然而当这股热流涌入长沙,遇上了急于变现的芒果台,一切都变了味。那场万众期待的"甲亢哥"与大张伟的会面,被安排成了一场商业味过重的"秀"。排队拍照、合影、录节目,甚至连吃饭都安排到晚上十点,镜头里甲亢哥从兴奋到生无可恋,大张伟也露出尴尬微笑。网友们本期待的是两个"抽象之王"的奇妙碰撞,却看到了两个被资本拴住的"工具人"。
更令人尴尬的是文和友创始人翁东华的插足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蹭流量"。一会儿喇叭狂喊,一会儿强行合影,甚至还把卤鹅哥赶走霸占位置。这种"霸总"行为不仅没有带来曝光,反而引来一片骂声,官方微博评论区都成了"黑粉基地"。更有甚者,网友扒出这位大老板曾经在外网发布过对着警车轮胎小便的黑料,简直是自毁招牌。
与长沙的"套路"相比,此前的城市行程显得诚意十足。重庆让他品尝让人捶胸顿足的麻辣火锅,街头学方言,和老街坊唠嗑;河南少林寺让他体验铁布衫,被棍子敲到躺地哀嚎,师父一句"这就是生活"让他顿悟。即使是在上海北京,尽管有翻译闹出"衣服送不送"、"头发太脏"的笑话,但仍然保持了体验的真实性与自然感。
这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韩国明星Rain来华时的遭遇。当时湖南台为了收视率,让Rain参与连轴转的录制,甚至不顾艺人身体状况和时差,排满日程表。结果Rain离开中国后直言"再也不想来中国了",对湖南台更是避而不谈。十几年过去,芒果台的"流量变现术"似乎没有丝毫长进。
芒果台的操作不仅没收获好感,还导致甲亢哥对中国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传出中途暂停行程的消息。原本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绝佳窗口,却成了一出"资本收割"的闹剧,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公关失误。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烂尾"的结局也许恰恰展示了一个没有滤镜的真实中国。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就是当下的中国。有人抽象,有人真诚,有传统文化,有新兴科技,有锲而不舍的助农大叔,也有把人当工具的内娱和资本。"
甲亢哥的中国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优点也暴露了短板。从城市建设到人文关怀,从科技力量到资本逻辑,外国人看到的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而这种真实,反而比那些精心包装的"形象工程"更有价值。
芒果台这出"变现秀"其实给文旅部门敲响了警钟——在接待外国网红时,别把流量当提款机,真诚才是最好的国际名片。至于甲亢哥,虽然这次旅程以"烂尾"收场,但我想他看到的复杂多元的中国,反而更加真实立体。
当然,对于芒果台和那位"霸道总裁",也该明白一个道理——流量可以收割,但口碑需要经营。一时的曝光远不如持久的好感,毕竟互联网没有记忆这种事,只存在于公关公司的忽悠中。这场烂尾的甲亢哥中国行,也许正是当下流量时代最真实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