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唐]白居易huā fēi huā ,wù fēi wù
花非花,雾非雾,
yè bàn lái ,tiān míng qù
夜半来,天明去。
lái rú chūn mèng jǐ duō shí
来如春梦几多时,
qù sì zhāo yún wú mì chù
去似朝云无觅处。

字词注释
几多时:时间不多,很短暂。
无觅处:再也找不到了。
诗词译文
说花不像花,说雾不像雾;夜半时分来,天明就离去。来时如短短的春梦,去时如朝云再也无法寻找。
特色赏析
这首诗很像现今的朦胧诗,初一看不知说些什么,要读懂它真得动些脑筋。直觉上感到有个缥缈的满腹怨气的形象在晃动。这是个什么形象?怨恨谁?为什么怨恨?

要读懂这首诗,需从“朝云”二字人手,这是诗眼。宋玉在《高唐赋》中说,楚怀王梦中遇神女,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怀王醒来后,神女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这是一个古老的人神相爱的传说,由此人手可以猜定《花非花》是首爱情诗,诗中的形象是个女子,她在怨恨她的情人。“花非花,雾非雾”是说情人对她像是爱,因为“夜半来”;又像是不爱,因为“天明去”。而且“来如春梦几多时”,相会时间很短暂;“去似朝云无觅处”,一去无音讯,再也见不着了。
这首诗,用了一连串比喻,只有喻体不见本体,用字浅显,语意却难以琢磨,写得实在空灵、含蓄、隐约,给人以朦胧美。这首诗在唐时就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看来现今流行的朦胧诗不是新发明,古已有之。读这类诗须找准诗眼,突破一点则全诗贯通。
无论怎样解读,这首诗都以其独特的朦胧美、精妙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在这似花非花、似雾非雾的意境中,品味出人生的虚幻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