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迎来端午小长假期了。虽然休完这3天假,后面还要连上六天班(心累)。但是有薪假期还是值得期待的!此处应有掌声!
说道假期,大家有没有算过自己一年可以休假多少天呢?
我们不妨来算算现在一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几天。一般来说,我们的法定假期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如果算上周六日(一年大概52周),那我们一年的带薪休假大概也有110多天。有些企业工作满一年还会有带薪年假,一般5天至10天不等。
当然今年跑出了新冠肺炎这个黑天鹅就另当别论。很多人享受了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学生党还度过了毕生难忘的超长寒假。
但不管怎么说,2020的端午假期依然值得期待。我自己就很喜欢端午节,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欣赏龙舟比赛,还可以好好地休个短假,给自己充充电。
虽然我不知道历史上何人首创端午假。但我知道端午节放假这个传统很早就有了。至少在我的认知里,宋朝就已经有端午节放假的传统。
根据《宋会要辑稿》这本书的记载,宋朝官员可以在端午节放一天假。
估计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放假就是一天,我们的端午假期有时会通过调休的方式,调整成三天的小长假。
那么,宋朝除了端午节外,明文规定的假期还有哪些呢?
据《宋史》记载,宋朝春节也有假期,宋真宗曾发出这样的诏令:“煎盐灶户,自今遇元日冬至、寒食三节,各给假三天。”
意思是说,国营盐场的工人冬至放假三天,寒食放假三天,元日(即春节)也放假三天。
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对文官的优待到底有多好呢?先不说,宋朝官员的俸禄有多少,咱就先来看看他们的年假。
《宋会要辑稿》记录了北宋中叶,朝廷官员的假日安排:遇春节、寒食、冬至,各有7天假。夏至、腊八、元宵、中元节、下元节,皇帝生日各放三天假。(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春社、秋社、三伏、七夕、三月三、端午,重阳节各放一天假。
此外,他们每月有三次的旬休。(10天为一旬,一月有三旬。旬休,相当于现在的周末)。据此推算,如果同时去掉不同节假日之间可能重叠的天数,那么宋朝的公务员一年的有薪假期大约在120天左右。也就是说他们一年当中有1/3的时间是在休假的。
(这么算下来是不是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都在努力考科举。原来考上了,混个一官半职,每年能享受120天有薪假期,那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大概因为古代重农抑商,宋朝的农耕文明也较为发达。朝廷重视农桑生产。所以把节气也视作假日。
而从放假的天数来看,往往可以看出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对某个节日的重视程度。简单来说,越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放假的天数就越多。在宋代,春节、寒食、冬至,这三个假日放假天数最多,都是7天。可见,宋代时期,人们对这三个节日是较为重视的。
春节,就自不必多说了。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注意哦,古代寒食节不等同于清明节。在宋代以后,寒食节才逐渐被清明节代替)。这一天禁烟火、禁热食。至于冬至,我们岭南有种说法是“冬大过年”。冬至比春节还重要。宋朝的百姓也十分重视冬至。几乎是把冬至视作是来年春节的一次彩排。
我们从宋朝三大“黄金周”假期,可以看出,在宋朝百姓心目中,寒食节、冬至几乎是和春节同等重要的。
国内很多影视剧拍摄穿越剧,总是穿越回秦朝(如《寻秦记》),或者清朝(如《步步惊心》《宫》),但是甚少有影视剧写穿越回宋朝。其实那个经济繁华、文化繁盛、市民生活充满烟火气息,又有众多节假日的宋朝,才更令人向往啊。
【月然有话说】做自媒体有一段时间了,我的账号定位为文史类。一直希望给大家传播文史相关的知识。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文史,这一直是我的困惑。我试过用比较正式的调调来讲文史(祥见我之前发的文章),但这样子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呢?我希望自己讲述的文史,是有趣的、有温度的文史科普。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换了一种写法,试着用大白话讲述自己知道的文史知识。如果,你正好看到这篇文章,正好也喜欢这样的方式,欢迎点赞。
这里是@月然的文史笔记,为你讲述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史科普,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宋史》
《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