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陕北插队,女知青爱上小4岁农村男孩,32年后带儿子回去找爹

小清福幺幺 2024-09-02 16:43:45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978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许多年轻人被迫离开家乡,来到农村接受再教育。18岁的李晓梅便是其中一员。她带着些许不安与期待,坐上了开往陕北的列车。

当李晓梅第一次踏入陕北的那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都令她感到陌生。干裂的黄土地、简陋的土坯房、风沙弥漫的空气,一切都和她在北京的生活截然不同。村里的老人们告诉她:“这儿的冬天特别冷,夏天又特别热,吃水都得走十几里路。”尽管如此,李晓梅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晓梅渐渐习惯了村里的生活。她学会了下地干活、挑水、劈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村里的人们对她也渐渐熟悉起来,但她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一个叫张大山的男孩吸引住。张大山年仅14岁,但他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眼神中却透出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坚韧。

“晓梅姐,你这么细皮嫩肉的,能不能干活呀?”一天,张大山挑着两大桶水,笑着对李晓梅说。

李晓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开始还真不行,现在好得多了。”

张大山点点头,把水桶放在地上,擦了擦额头的汗:“你们北京人来这儿不容易,得慢慢适应。”

“你这么小,就得帮家里干这么多活,真是辛苦你了。”李晓梅看着张大山,心里有些感叹。

张大山只是淡淡一笑:“我没什么,有个吃饱的就行。”

一天下午,李晓梅和村里其他知青一起上山放羊。陡峭的山坡和崎岖的羊肠小道让她有些手忙脚乱。正当她焦急地寻找着走散的羊群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晓梅姐,羊在这儿呢!”她顺着声音跑过去,看到张大山正在一片灌木丛旁指挥羊群。李晓梅松了口气,赶紧跑上前去帮忙。

“真是多亏你了,要不是你,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晓梅感激地说。

张大山挠了挠头,憨笑道:“没事儿,我天天在山上跑,对这儿熟得很。”

“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儿,就来找我吧,我还能帮你顶一顶。”张大山说完,又扛起了一捆柴火,准备下山。

李晓梅望着张大山那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温暖。她原以为自己只是个过客,却不知不觉中,对这个质朴勤劳的男孩产生了异样的感情。

然而,随着感情的加深,李晓梅心中的矛盾也逐渐浮现。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终究要回到城市,回到她熟悉的生活。可她又舍不得张大山的关心与陪伴,这份感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李晓梅的内心被困惑和不安撕扯着,每当她夜深人静时,总会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这段感情像一根细线,渐渐将他们两人紧紧缠绕,但社会的压力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让李晓梅不敢迈出那一步。她既想追随自己的心意,又害怕将来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时光飞逝,李晓梅在陕北插队的日子一晃便到了尽头。随着返城的通知下达,她的内心却愈发沉重。她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更难以割舍的是与张大山之间那份愈发深厚的感情。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她的意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一天,李晓梅独自坐在破旧的土坯屋里,手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心里满是矛盾和恐惧。她知道,一旦她回到城市,这个孩子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是堕胎,还是将孩子生下来抚养?而且,张大山呢?他还那么年轻,这样的事情会不会毁了他的生活?李晓梅心里无数次的问自己:“我真的要把这件事告诉他吗?”

经过数日的挣扎与思考,李晓梅最终决定,在离开前,一定要见张大山一面。她不能就这样离开,带着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张大山的亏欠。

夜幕降临,李晓梅裹着一件粗布大衣,悄悄走出村子的土房子,径直朝村头的小树林走去。她约了张大山在那里见面,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不知道张大山会如何反应。

“晓梅姐,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事吗?”张大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晓梅转过身,看着他那双清澈的眼睛,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大山,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张大山微微皱眉,走到她身边,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李晓梅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直视着张大山的眼睛:“大山,我怀孕了……孩子是你的。”话音刚落,李晓梅感到一阵心痛,她看见张大山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晓梅姐,你说什么?”张大山愣住了,他的脑海一片空白,无法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

李晓梅点点头,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是的,我怀孕了,可是……可是我必须回城。我不可能留在这里,也不可能把你带走……”

张大山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他沉默了许久,似乎在努力消化这个消息。随后,他轻轻握住了李晓梅的手,声音低沉而坚定:“晓梅姐,我爱你,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你回城吧,孩子……如果你想留下来,我愿意抚养他,哪怕你不再回来,我也会好好照顾他。”

李晓梅的心颤抖了一下,她知道这是张大山最深沉的爱。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她只能无奈地摇头:“大山,这个孩子不能留下来,我不能让你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两人对视着,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悲伤。最后,张大山从怀里掏出一块旧手帕,递给李晓梅:“这是我娘唯一留给我的东西,你拿着吧,算是我对你的纪念。”

李晓梅接过手帕,哽咽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枚小银戒指,轻轻放在张大山的手心:“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物,现在给你,希望你能记得我。”

两人默默地拥抱在一起,彼此心中都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夜色中,风吹过,带走了他们的悄悄话和心中的秘密。

32年后,李晓梅和儿子张伟踏上了回陕北的旅途。一路上,张伟满心疑惑:“妈,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带我去这么偏远的地方?”

李晓梅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心中百感交集:“你父亲……他是个好人,只是当年我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我一直想带你回来看看。”

张伟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自小他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农村人,但母亲从未告诉过他父亲的名字,更没有提起过有关父亲的任何细节。随着年岁渐长,张伟早已习惯了这个沉默的事实,但今天,他似乎隐约感到,一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即将浮出水面。

他们到达村子时,已是黄昏。村里的变化让李晓梅有些恍惚,过去的那片黄土地和旧土房子几乎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化的砖瓦房和偶尔经过的汽车。她站在村口,久久凝视着面前的景象,仿佛在寻找曾经的记忆。

“妈,这就是你说的地方吗?”张伟疑惑地问道。

李晓梅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是这里,只是……变化太大了。”

母子二人顺着记忆中的小路,走到当年李晓梅住过的土坯房前。那间房子早已坍塌,只剩下一堆破碎的瓦砾。李晓梅站在废墟前,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她仿佛又看见了当年那个年轻的自己,和那个青涩而坚强的男孩张大山。

“妈,这里有人住吗?”张伟看着破败的景象,不禁皱起了眉头。

李晓梅摇了摇头:“没有,他……他应该早就不在了。”

这时,一位村里的老人走了过来,满脸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你们是来看老张的吧?”老人问道。

李晓梅急忙上前,声音微颤:“大爷,您认识张大山吗?他……他还好吗?”

老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老张走了,有几年了。他这一辈子没结婚,临终前还念叨着你,说如果有机会,希望你能回来看看他。”

听到这番话,李晓梅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双手捂住脸,声音哽咽:“我对不起他,对不起他……”

张伟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从没见过母亲如此失态,心里五味杂陈。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封泛黄的信和一个朴素的木雕,递给李晓梅:“这是老张留下的东西,他说,如果有一天你回来了,就把这些交给你。”

李晓梅接过信,颤抖着手打开了那张信纸。信中寥寥数语,却满含深情。张大山在信中写道:“晓梅,若是有缘再见,我希望你能幸福。孩子若是你带着,我就安心了。”

看完信,李晓梅忍不住放声痛哭。她将信紧紧地握在胸前,仿佛想要抓住那段逝去的时光。

张伟静静地看着母亲,随后又看了看那个木雕。那是一棵老树的模样,雕工虽粗糙,却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美感。张伟心中隐约明白了些什么。

“妈,父亲他……他是不是一直在等你?”张伟低声问道。

李晓梅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张伟,点了点头:“是的,大山一直在等我,但我却让他失望了。”

张伟沉默片刻,轻声说道:“我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去吧,就像你说的,至少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安心。”

母子二人带着信和木雕,站在村口那棵老树下,久久未动。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年埋藏在心底的故事。

张伟抬头看着天空,低声问道:“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来弥补这些遗憾?”

0 阅读:5

小清福幺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