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581 年的某一天,在广东省的一个叫南海的小县城中,来了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这人满脸胡子,身着长袍,手里还拿着一本圣经,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给路人讲道传教。村民们都凑了过来,瞅着这个“洋家伙”,在他们眼里,这个老外着实是个新鲜玩意儿。
【利玛窦带来奇思妙想,世界地图引发村民兴奋】
利玛窦是个意大利人,是天主教会耶稣会派到中国来传教的神父。他来中国都十好几年了,澳门、广州这些地方他都先后去过。这几年里,他使劲儿学中文,还穿中式衣服、吃中国饭菜,想方设法去适应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他心里很清楚,想让那些固执的中国人信教,不能硬去跟他们的传统文化对着干,得找出这两者之间能融合的地方。就这样,他谨小慎微地把西方的科学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融合,给中国人讲述外面那广阔的天地,以此来开导他们的思维。
这天,利玛窦再度拿来一个新的“稀罕物”——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上把全球各地的山川地貌都给描绘了出来,而且还用文字标明了各个国家的名字。当村民们围拢过来瞧看时,全都禁不住连连惊叹。他们平常的见识不多,对“世界”的了解也就只限于自己家乡那一块儿地方,压根没想到地球上居然有如此辽阔的土地。
有些村民甚至担忧,在地图上那些看上去很强大的国家会跑来侵犯中国呢,利玛窦赶忙向他们解释道,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的强国,没必要过于忧心。
利玛窦给村民们讲解着世界地图上各个国家的分布状况。他指着地图上那连绵的高山讲道,这是欧洲有名的阿尔卑斯山脉;接着指向北极圈说,此地常年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当他指到充满异国情调的金字塔时,村民们不禁又是一阵惊叹。利玛窦凭借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的话语,为村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原本狭窄的眼界在这张地图里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
这张不大的世界地图,没多久就在本地一带流传开了,接着又经人们的口口相传,传到了远在北京的万历皇帝那儿。万历皇帝对这个“洋鬼子”从异域送来的地图礼物特别感兴趣,很想瞧瞧这个被称作“世界”的地方究竟是怎样广阔又奇妙的一种存在。就这样,他颁下旨意,邀请利玛窦到京城来拜见他,让利玛窦亲手把这张世界地图呈给他。
【万历帝欣赏世界地图,下令绘制大型中文版图】
1601 年的冬天,利玛窦抵达了北京紫禁城,把他收集的几件充满西方创意的物件敬献给了万历帝。在这些物件当中,最让万历帝为之惊叹的,要数那幅世界地图了。
万历帝对文化艺术极为热衷,他吩咐人仔细地把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妥善保管好,自己则认真地察看这张地图上众多的国界与地名。与此同时,他还颁下旨意,让利玛窦绘制一幅规模更大、内容更详尽的中文世界地图,以便长久地收藏起来。
利玛窦对能得到万历帝的喜爱与重视,那是深感荣幸至极。他心里也明镜似的,晓得这可是个难能可贵的好时机,能把世界的丰富知识,更为系统地讲给中国人听,帮他们拓宽眼界。就这么着,利玛窦痛痛快快地应下了万历帝交给他的任务,着手准备绘制那种大型的中文世界地图。
要绘制这幅极具开创性的大地图,利玛窦得先找个熟悉中国地理的伙伴。经过一番询问和他人推荐,他认识了中国文士李之藻,这人跟他志趣相投。李之藻早年就绘制过中国地图,在描绘各地的地形山川方面很有经验。这两人一见面就特别投缘,愉快的合作也就此展开了。
利玛窦着重承担绘制世界部分地图的工作。他用心回想着自己多年游历各国的种种经历,把英国的泰晤士河、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印度的恒河等地方的地形样貌给描绘了出来。
他凭借记忆,尽力精准地勾勒出世界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产物资源。在海洋的部分,他绘制了船只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
李之藻参照中国原有的地图,仔细地把长城、黄河、台湾海峡等中国地标的准确位置给绘制了出来。这两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耗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描绘制作,最终绘制出了这幅极为精美的万国世界地图。该地图的内容不但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绘图方式,还涵盖了世界地理的丰富知识,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绝妙融合。这幅了不起的作品被正式定名为《坤舆万国全图》。
1604 年的冬天,《坤舆万国全图》得以告成,利玛窦把它敬献给了万历帝。万历帝瞧过之后,甚是欢喜,连连夸赞此图乃是融合中西方的绝妙之作。这幅地图旋即被妥帖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化作了皇家的珍宝。然而,它的历史价值绝非仅止于此。
【“地球”概念震撼明人 启发思想和科技】
《坤舆万国全图》的意义极为重大,原因在于它首次让中国人全面地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从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一直觉得世界是方形的构造,并且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不过呢,在利玛窦绘制的那幅世界地图里,中国的士大夫们分明瞧见,原来地球是个圆球,而中国不过是这球上普普通通的一个国家。这样的概念转变,着实给他们的世界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不光这样,这幅地图让中国人瞧见了外边广阔又神秘的天地。以前中国人就只晓得自己国家的那片土地,把中国当作“天下的中心”。可如今通过地图才明白,中国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地球上的国家那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这一情况在让当时的中国士大夫长了见识的同时,也难免让他们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与此同时,《坤舆万国全图》对中国科技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地图上的诸多天文图,让中国学者对宇宙空间有了新的认知;其精准的测绘,还激发了地理学家对绘制技术的兴致。不得不说,此幅地图不光记载了那时的世界格局,更是拓宽了中国人的眼界,让中国的思想与科技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那时,李之藻作为进步的一股力量,在和他人合作绘制那幅世界地图时,得到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启迪。在和利玛窦交流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中国得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幅地图绘制完成后,李之藻写了《坤舆图说》,用以介绍地图方面的知识,还提议在中国设立地理学,从而学习西方先进的地理测绘技术。
不得不说,《坤舆万国全图》不光呈现在万历帝的眼前,它的影响还借由李之藻这类进步思想家得以扩散,引领着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开启思维,追寻进步。此图在开拓世界观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绝非一张普通地图所能比拟的。
【清朝无视瑰宝,王朝终致沉沦】
然而呢,在明朝那会掀起思想启蒙浪潮的这朵绚烂之花,到了清朝却没能结出果实来。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坤舆万国全图》就被搁在故宫里收着了,再也没人去理会。清朝的那些统治者,对学习先进文化根本就瞧不上,反倒搞起了闭关锁国那一套,坚决拒绝变革,推行那些落后的政策。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舰队都快逼近北京城了,可道光帝呢,对英国在啥地方压根儿没概念,还左问右问,能不能从北边或者西边绕过去攻打英军。那时候,《坤舆万国全图》就在宫廷里放着,然而却没人去用它。
要是道光帝能翻开这幅地图,那他大概就能搞清楚英国在啥地方,以及两国之间是啥关系了。这对他判断当下的形势,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是能有不小助力的。然而,道光帝以及整个清朝的统治阶层,都太过狭隘和愚昧,压根没把这份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知识成果给用好。最终,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里吃了败仗,走向了灭亡。
道光不过是个典型代表,整个清朝统治阶层都有着这般封闭僵化的毛病。他们满足于当下的状况,毫无进取之心,愣是把一个原本文明昌盛的时代,通过闭关锁国变成了落后的封建王朝。当外来的文明成果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选择将其搁置一旁,毫不理会。这种让人不太满意的态度,为帝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结语】
《坤舆万国全图》的现身,本可为中国带来一次启蒙之机,然而却终究被愚昧蒙昧所毁。当我们回溯往昔时,需深知推动社会前行的关键意义。先辈留存的聪慧,我们应当牢记,且一个国家的盛衰取决于其胸襟宽窄。唯有承接先贤的志向,以开阔的心胸接纳各类文明成果,我们方可延续国家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