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如诛心

顾子明说 2024-06-12 11:09:47

当年姜文一部《让子弹飞》,带火了很多的词,其中使用最广的就有“杀人诛心”。

杀人诛心的原意,是杀人不如诛心。

与其杀死这个人,不如通过通过揭露他的心思,让他社死、身败名裂,使得这个群体对其坚持的东西绝望,从而根除这种思想。

近代最经典的“杀人诛心”名场面,是袁世凯称帝后,以孙中山的讨袁檄文为首,全国知识分子对袁的通电声讨,不仅让袁绝望后忧愤成疾而死,“共和”二字也终结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思想。

同期很多知识分子,也都喜欢搞“杀人诛心”这一套。

譬如当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常客的鲁迅,他笔下《药》中的“人血馒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都是在诛封建礼教的心。

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叙事手法,笔者并不需要跟对手庞大的利益团体对线,只要把对手主帅的那点阴暗心思揭露出来,就可以像张麻子斩黄四郎那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一举扭转战场的态势。

这种手法也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利器,我们把矛头直指对手的头子们,不仅不会引发对手阵营的抵触,还会引发对手阵营中下层的共情,把我们的朋友变得多多。

当年的文字太久远了,有些也不方便说,我们用近年一些电影中对日本军国分子杀人诛心的经典场面来对照:

姜文彭于晏的《邪不压正》,那个日本情报头子根本一郎,明面上是教人读论语,倾慕中国的文化,暗地里贩卖鸦片,渗透北平的军警机构,等到七七事变爆发前就不装了,摇身一变成了刽子手,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葛优章子怡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那个陆先生的妹夫渡部,明面上说流利的上海话、考究长杉、娶上海媳妇,口口声声说日军敢侵略他就跟日军玩命,但暗地里是潜伏在陆先生家中,为日军入侵上海收集情报、笼络亲日分子以及暗杀陆先生。

这些剧本就是在诛心,揭露出当时大量日本间谍打着热爱中国、亲善中国的旗号,学习我们的文化,跟我们做生意甚至联姻,实际却是在为入侵中国做潜伏工作,时刻准备反噬一击,屠杀满门。

这就是优秀的反战题材作品,我们不丑化和矮化日本人,但是会通过精彩而纸质灵魂的笔墨,把日本人和日本侵略者清晰的分开。

对军国主义诛心之后,善良的日本民众看这些日本角色的行为会觉得羞愧,主动跟侵略者拉开距离,开始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其中的典范还有在日本既叫好又叫座的《鬼子来了》。

潜伏的日本特务也不敢跳出来反对,因为一旦公开,就是在挑明自己的反贼身份,被政治正确的口水骂死,这种无力的绝望感,持续下去,就可以按住蠢蠢欲动的军国思想。

这属于高级玩家们的必修课,犹太人搞的《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等大量的美国电影,都是在对纳粹军国分子搞杀人诛心,让欧美的极右翼分子绝望,以求根除西方上千年的反犹思想。

所以,政事堂一直以来都很欣赏和敬佩鲁迅、姜文这帮搞“诛心”的剧本大佬,对于旧封建礼教和日本军国分子,他们的路子,既有效,也解气,通过揭露对手的黑暗心思,把敌人搞的少少。

相反,近期一些血腥暴力或者污蔑性的排外动作,咱们看起来会觉得很解气,但结果却会适得其反,容易把敌人搞得多多,把普通外国民众、反华分子、军国分子搞成同盟军。

3 阅读:563
评论列表
  • Mr.K 4
    2024-08-02 20:43

    很有深度,当时看不懂,现在开始慢慢懂

顾子明说

简介:从政治角度解析经济的运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