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4月4日是个重要的日子,用来祭拜祖先。很多人都会在这时候回家,去扫墓烧纸,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上坟的时候,得准时,不管是太早还是太晚去,都不太合适,这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尊重。
不过,除了注意时间,还有一些细节要留心。上坟时,有六样东西最好别带,否则可能会带来麻烦。
这六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它们背后又有哪些不好的含义呢?
上坟时一般得带纸钱,有的地方还得放鞭炮。鞭炮响声一响,就是告诉祖先我们已经来过了。鞭炮声音越大,好像就越能表达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不过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
人们普遍认为,烧纸钱就像是给逝去的亲人存钱,那样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就有钱用了。
逝去的亲人以前生活挺苦的,所以我们这些后人就想让他们在那边能过得好些,就多烧点纸钱,好让他们在那边不用再受苦,不用再为钱发愁。
但烧纸和收纸是两码事,破损的纸钱可不能用来烧。这事儿为啥这样讲究呢?主要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是因为上坟是很庄重的一件事,都是为了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怀念和尊敬,要是用破纸钱,那就显得很不敬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么做。
很多人觉得破了的钱纸在阴间就不灵了,所以买纸钱都喜欢买全新的。哪怕在去扫墓的路上,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钱纸破了,就是想确保纸钱能顺利到阴间去用。
烧纸钱这事儿,就算烧完了,你也不会知道它之前是不是破破烂烂的。可破的纸钱跟烧成灰的纸钱感觉差远了。所以说,真心尊敬逝者的,一般都不会用那种破破烂烂的纸钱。
给佛像烧香时,一般都会摆上水果,可梨子却很少出现在贡品里。这主要是因为梨子的名字听起来像是“离”,代表分离的意思。
上香的人都和已故的人不在一起了,上香本来是想看一眼逝者的,可要是带着象征着分离的梨子去祭拜,那肯定会让逝者难过。
梨子虽然挺甜的,挺好吃,可就是因为听起来像“离”,所以大家都不会把它当贡品用。
上坟时不可以拿李子,这跟不能带梨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名字的谐音问题。
还有一样工艺品也不能带,就是那种貔貅造型的饰品,很多中年男士喜欢戴,看着挺有档次,也挺能体现男人的稳重气质。
上坟时最好不要佩戴带有貔貅的饰品,因为古时候貔貅被看作是凶猛的猛兽,佩戴可能会冒犯到先人。
另外,桃木制品也不宜携带,很多人觉得这种东西很阳刚,阴气太重,容易与场合不和谐,这可是个忌讳。
上坟时别戴红饰品,比如红绳,这可是老规矩了。红色虽然喜庆又吉利,但在这场合里却不宜使用。
这事儿主要得说说小伢儿,大人们常给娃们挂红绳图个平安,可这事儿可能不太合适,得罪了老祖宗。大家一年也就回趟坟头,老祖宗们都想早点见到自家后人呢。
要是这时候孩子们手上戴着红绳,这会妨碍祖先们和后辈们的亲近,显得有些疏远。因此,戴红绳对已故的亲人或者祖先来说并不礼貌,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戴。
古代啊,普通百姓家里很少能见到肉,多数人都吃素。除非是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才会买点肉吃。
平时家里吃得不多,所以古时候肉食挺金贵的,只有家里条件好的人才天天能吃上肉。
老人们总念着这个,但把肉供上,小孩子们就爱偷吃。清明上坟时,大家通常都会带上孩子们去,主要是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样子,跟先祖和逝去的亲人见见面。
烧火时放好多肉,小孩儿们看到可能会想吃。自家娃儿提醒过了应该不会乱动,可别的娃儿看到也想吃,难免会眼馋。
山上经常能碰见野兔啊、野猪那样的动物,肉味可能就会吸引它们过来。要是我们供上去的东西被它们吃掉了,那对逝去的人就不太礼貌了。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大家上坟一般都不会带肉食。
上坟时不宜携带空心食物,尤其是像糕点这样的。得提前检查它们是不是空心的。古时候的人都很实在,不喜欢有欺骗行为。他们觉得空心食物就像是偷工减料,表示不诚实。
像番茄、茄子这种中间是空的果蔬,通常不建议用来敬神。尤其是茄子,它跟“瘸”谐音,听起来不太吉利。所以啊,我们在选择供品时还是避开这些吧,毕竟好吃的食物那么多,干嘛要挑那些寓意不好的呢?
话说,带那六样东西对逝去的人确实不太礼貌,但现在大家思想都比较开通,所以没那么多的讲究了。不过呢,对那些民间传统规矩多少还是得懂点,清明毕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也不想不小心得罪了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