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能不能走点心?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2-19 19:20:21

提到新闻发布会,大家都不陌生。

每当有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时,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国新办、外交部、国防部的发布会几乎“天天见”。各级各类发布会也常态化举行。

总体来说,新闻发布会是人民群众关注政府工作动向、了解事件最新动态、知悉行业发展情况的权威渠道。

纵观近两年出现的新闻发布会“热点”事件,开得好的有,“翻车”的情况也不稀罕。在舆情多样化、自媒体盛行的今天,传统的发布会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新闻发布会开得更好?

图据东方IC

目前,网络媒体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仅催生了新的舆情形态,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挑战。新闻发布会必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工作节奏和传播模式,在内容、形式、风格上不断求新求变,真正让新闻发布活动嵌入到各路宣传报道中,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重视内容的创新度。发布内容的质量决定着新闻发布会的成效,而内容质量的高低与创新度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可以从关联度、新鲜度、细节度三个方面考虑。

重视新鲜度就要及时回应时事热点,信息随时更新,避免同一内容老生常谈地重复发布和多次发布;重视细节度就要切中要害直面问题,避免粗枝大叶的简略式发布和避重就轻的应付式发布;重视关联度就是追求一气呵成的系统发布,避免答非所问的无序式发布和蜻蜓点水的碎片化发布。

此前,曾有航空公司董事长在有关空难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照稿读”“答非所问”,被媒体和网友评价为“没眼看”。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倒有可能产生次生负面影响。

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许多新闻发布会习惯了“庄重”地开,不仅庄重,而且千篇一律,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丧失关注兴趣。

新闻发布会本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发布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2020年2月,为“和派驻一线的几百名新闻工作者一道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介绍疫情防控一线的情况”,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就“离京”将现场“搬到了武汉”。

影视娱乐行业的新闻发布会开得更是灵活,形形色色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招待会可谓“花样百出”,看形式已经足够吸引受众。

其他领域的新闻发布会也当思变,不能总抱着“庄重”“严肃”“常态”“习惯”不放,而应在形式创新上多进行探索。

从传播方式出发,新闻发布会则应逐步从传统的读稿式发布、通稿式发布,向现场直播式发布、短视频发布、海报式发布过渡,以使发布内容更适应多渠道分发。

强化现场的互动性。作为受众与“官方”沟通的桥梁,新闻发布会既是信息开放的窗口,也是信息接收的天线,所以新闻发布会不能成为发言人的独角戏和媒体人的听讲席。

新闻发布会要注重互动性,让媒体更让大众参与进来,通过广泛征集议题,倾听群众呼声,让新闻发布厅真正成为官方会客厅,新闻发布会成为群众见面会。当新闻发布会善于和大众互动了,认真回应群众关切了,发布信息才算是真正准确了、有效了。否则,只能自说自话,开不出任何“水花”。

总而言之,面对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想要把新闻发布会开好、开出成效,就要不断研究当下的传播特点,并以此革新方法和策略。比如将严肃权威的发布内容与生动有趣的采访互动环节相结合,比如让发布场景从传统的发布厅延伸至社会一线,再比如让基层代表、榜样模范、事件当事人站在发布最前沿等,以此为新闻发布会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要把新闻发布会开出“新”意,必须要有足够的“心”意。从“心”出发,才能知道公众所思所想所盼,进而做出适当回应与解答。

发布会的现场基调要走心。不同部门、不同时机、不同内容的新闻发布会风格不同,所以对现场基调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有在合适的基调中发布合适的内容,才会达到相应的传播效果。比如,宣布政策的发布会要辞严令正,澄清谬误的发布会要掷地有声,这要求发言人必须学会把握现场节奏,引导媒体和受众快速进入情境,准确接收信息。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发言人也是现场基调的一部分。发言人衣着是否得体、形象态度是否合宜、语气语态是否规范,也会影响新闻发布会的效果。

发布会的场景选取要精心。描述现场不如身在现场,发布成果不如展示成果,根据不同的发布内容选择不同的发布场景,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的新闻发布厅里,新农人现场推介产品、发明人现场演示操作、政府部门上线政务平台早已不是新鲜事,发言人带着记者进车间发布、媒体人在现场体验项目也正成为常态。这都是可喜的尝试。

发言人的情感表达要真心。新闻报道是客观的,但不是冰冷的,新闻要以实服人,发言人要以情动人。发言人的情感表达既是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尊重,也是对关注事件发展的公众的尊重。无论是何种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都要和大众保持共情力,以得体的姿态、恰当的表达引导受众准确理解发布内容。

此前,曾有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讲自己为了抗疫没有参加女儿的成人礼,并为之哽咽失声,这是脱离公众的自我感动,因此惹来网友一边倒的吐槽。这种“拎不清”的表现是不恰当的情感表达,不仅会引起公众反感,更有可能误导受众对发布内容的解读。

对待舆论场的反馈要用心。众所周知,舆情分析是谋划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只有全面了解信息反馈,才能更好把握群众诉求、回应群众诉求。所以新闻发布会也不是“一发了之”,发布会的筹备和召开只是开始,群众对于发布内容的反馈需要长期关注,如此才能把握群众关切,为下一次发布提供依据和参考,确保每一场新闻发布会都开得有成效。

所谓以坦诚之心面对公众、以真诚之态面向媒体、以诚实之准发布信息、以诚恳之度沟通不足,这才是新闻发布会所应秉持的要义。

见“心”意要求新闻发布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时刻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真诚地回应群众关切,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尊重。

在当今的媒体生态下,既有“新”意又有“心”意的新闻发布会,才有可能保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发挥出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值班编辑:王可

阅读推荐

春天,14亿份愿望向上生长 | 春节社论 气象新闻不是“小事” 减肥博主“经验帖”为何成了“韭菜收割机” 春晚,你看吗? 警惕舆情“春劫”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传媒研究」设置为星标🌟

欢迎关注新京报传媒研究 想和大家分享你的“传媒观点”吗? 投稿邮箱就在这里: cmyj@bjnews.com.cn 投稿一经采用,有好礼相送呦!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