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春天到了,看着自家菜园里绿油油的韭菜,心里那个美啊!
恨不得天天割一把,炒鸡蛋、包饺子,怎么吃都香。
可没过多久,你却发现韭菜越长越细,甚至开始发黄,产量也大不如前。
这是为啥?
难道是自己没伺候好?
春韭疯长,暗藏危机?
可别以为春天韭菜疯长是好事,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问题。
要知道,韭菜这玩意儿,看着皮实,其实也娇气得很。
尤其是在春天这个生长旺季,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状况。
就像人一样,春天是长个子的好时候,但营养跟不上,也容易生病。
韭菜也是这个道理,光长个儿不行,还得根壮才行。
韭菜“跳根”,毁菜没商量!
说到根,这可是韭菜的命根子。
你听说过“跳根”吗?
就是韭菜的老根被新根顶出土面,暴露在空气中。
这些老根没了土壤的保护,很快就会干枯,不再吸收养分。
更糟糕的是,它们还会和新根争夺养分,影响韭菜的生长。
这就好比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不但不能帮衬家里,还得占用年轻人的精力来照顾。
韭菜也是一样,老根不除,新根难壮。
原文中提到,韭菜每年换根大概约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左右,这个时候老根逐渐枯萎了,新根就在根茎部位重新生长。
它们开始吸收养分,并将养分储存在地下,有助于韭菜根茎藏养生长。
而跳出的老根一般会因为缺少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很快逐渐干枯,只剩下短暂的生命时期,这个过程中,又因为缺少土壤的保护,会因为外部环境中的风吹日晒等作用,很快变得脆弱,很快就衰退了。
这些干枯的老根不再吸收养分,同时也不利于年轻的新根生长,因此会加速衰退。
所以,保护好韭菜的根系非常重要。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新旧根会出现争养分的情况,导致韭菜的后续生长都出现问题,而且残留的干枯的老根还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影响土壤质量,甚至成为害虫滋生的地方。
土壤板结,韭菜的噩梦!
那么,如何防止韭菜“跳根”呢?
关键就在于土壤。
韭菜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这样根系才能自由生长,充分吸收养分。
可如果土壤板结,根系就难以伸展,只能向上生长,最终导致“跳根”。
想想看,你把小树苗种在水泥地上,它能长好吗?
韭菜也是一样的道理,土壤不好,再怎么精心照料也是白搭。
很多人认为松散土壤是人为造成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比如说,在土壤中施入肥料,就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在浇水不合理时也会引起土壤板结,在耕作时,不合适的方法也有可能使土壤变得越来越紧致。
一般来说,在家庭小菜园中,由于面积较小,一般用不到专门翻松土壤的农具,往往只能借助铁锹等工具,所以耕作起来比较费力气。
大面积耕作的人一般用犁耕整地,很轻松就能使大片土地翻松松软透气起来。
所以,如果想保证自种的韭菜不会出现“跳根”现象,就要在松土的基础上,为自己的韭菜施入一定量可以继续保持土壤透气效果使用一段时间的肥料。
自制堆肥,省钱又养地!
说到改良土壤,就不得不提堆肥。
这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能疏松土壤,还能提供丰富的养分。
你可以去农资店买商品肥,但说实话,价格不便宜,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其实,自己在家做堆肥也很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效果还更好。
混合堆肥又被称为腐熟肥、发酵肥、堆肥、腐熟有机肥或发酵有机肥,是一种含有丰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以及硅酸盐矿物质的商品肥料,在施入以后能让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活动起来,从而提升土壤质量,使其更加疏松透气,同时能持续提供足够养分给植物。
你可以收集一些落叶、杂草、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把它们堆在一起,加入一些泥土和水,保持湿润,让它们自然发酵。
过一段时间,这些垃圾就会变成黑色的腐殖质,这就是堆肥了。
把堆肥掺入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让韭菜长得更壮实。
许多人以为混合堆肥是要配制很久,实际上这是对于自身条件有限的人来说可以不去施行的方法。
原因在于人造有机物质如果没有专门的大型发酵池或者其他器具来使用,不仅难以获得混合堆肥所需量大,而且处理不好还会造成恶臭和滋生害虫等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去找本地的一家公认好的做堆肥商家购买一些,再加上一些当地可以找得到的野生植物茎叶进行混合制作,成本最小化。
买来的堆肥可以放置一段时间进行二次发酵,使其中要素最大化释放出来,再加上植物茎叶混合搅拌一起放倒就可以等待化肥完成了。
然而也有人认为既然植物和动物粪便等是食物为什么不能直接施入呢? 这也是一个观念问题,因为这样的话,一方面容易产出大量碎屑污染环境,同时兽畜排泄的大便中药物成分较多,其中甚至还有抗生素成分,更容易给植物造成影响。
所以,趁着春季韭菜旺长的时候,赶紧检查一下自家的韭菜根系,看看有没有“跳根”现象。
如果发现土壤板结,就要及时松土施肥。
用点心思,花点力气,你就能收获一茬又一茬的鲜嫩韭菜,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种韭菜就像养孩子,不能只管吃饱穿暖,还得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根壮了,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给你带来丰收的喜悦。
别等到韭菜长得又细又黄才后悔,赶紧行动起来吧!
毕竟,春天可是播种希望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