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的历史冷知识:古代战场乐趣良多,血腥中免不了人情冷暖

科技历史说 2020-04-19 11:37:22
1. 交通不发达的古时,数十万大军开拔行军动辄数十上百公里,他们是如何开展行军及交通运输的?

在近代的工业文明未产生前的古代,交通问题无疑是经济与军事发展的一大阻碍,道路的修筑技术与交通出行工具的发展历程显得颇为艰难。战火烧起,数十万大军须按军令火速集结到达指令地点。那么,几十万军队远距离跨省域急行军都是能跑断双腿的么?`不置可否,除了骑兵与配有坐骑的将领,绝大部分兵士只能依靠徒步行军。千百年来,古人不断从各方面突破以提高行军速度。

一般情况下好走的道路可以减少士兵消耗过度的体力,是有利于行军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尘土飞扬的道路如遇雨水天气则将给行军造成更大困难,修缮得力的交通要道是首要的战备工事。

早在秦朝在各省相连接的要道上修建了通达天下的道路网。秦朝采取的“车同轨”措施,也是种当时非常标准和先进的方法,极大地便利了交通和战事运输。秦朝建造的车马道闻名天下的有武关道、临晋道、上郡道等等。并且秦代修筑的直道和驰道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全国化交通网络之一。其功绩流芳百世。

提高行军速度也体现在组织调度上。古时军队不仅在士兵体力方面要求耐久,其内部建设丝毫不马虎。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负责辎重的勤务兵会在护送下先行出发。军内设有百夫长,伍长等职位,行军规模较大时会分多支人马走不同的路线,然后在指定集结点会和。在许多行军要道上会有修建规模大小不一的供行军休整和补充的驿站,行军速度大幅提高。

2. 古代打仗,两军对垒前双方武将单挑居然可以奠定战局!

自古“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法之上上策,所以古人打仗将士气看作成功的半壁江山。古时候的战争以冷兵器近身搏斗为主,无论哪一方都人员伤亡较大,场面血腥暴力,须臾间决的生死,马革裹尸之处,当埋骨之地,一场战役下来兵员的耗损无不使得国家元气大伤。

两军将领阵前单挑并非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各自阵营派出的武将代表着各自军队的作战水平。一鼓作气大战百回合最终赢了,则士气大振,从心理上对于战争的胜利多了一份笃定与坚信。

历史上不无武将拿下阵前单挑的胜利,从而让敌方溃败的战例。不用鲜血和生命得来的胜利才是最高胜利。例如三国之时的“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奈何得了吕布,让其落败,董卓无奈鸣金收兵。军心不稳则底气不足,胜利难取。

3. 古时军队团战这样区分敌我。

古时带兵打仗兵员间辨识度不是很高,为了避免出现误伤,古人想出了很多方法。

让同乡战友集合一起并肩作战。例如民兵乡勇,士兵多为同乡,平日里走动熟络,一起作战,避免了误伤,还多了分信心,士气高涨。

武器的配备方面是严格统一的一个标准,与敌方区别很大,容易辨识。

例如古战场上投入使用的缨枪,不同的军种配发不同的缨枪。

还有就是军旗。古代战争,军旗的作用是巨大的。军旗不倒,军心不散,绝不是空谈!士兵的冲锋集结与作战方向都跟随军旗,哪怕是撤退也以军旗为参照不会乱作一团,四散而逃。

列阵,固定阵型下士兵各司其职,军队各部就位,运行有序,稳定输出。

0 阅读:10

科技历史说

简介:聊历史,侃科技,每日科普历史,陪您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