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纹碗真伪大揭秘,让你一眼看...

信瑞聊文化 2025-02-10 14:00:48

揭秘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

各位环球的藏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戴维华收藏这个节目。在今天的视频当中继续的来学习瓷器鉴定。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杏林春燕纹的碗的大揭秘,教你一眼看穿真假。

清三代的珐琅彩是整个中国瓷器史上最为璀璨辉煌的时代,它的做工之精细以及绘画之飘逸之淡雅是整个制瓷工艺当中的非常耀眼的一颗明珠,因此在收藏界是受到了极为重大的吹捧。

很多人能一睹清三代的珐琅彩的真面貌就已经感觉到非常的不容易了,毕竟它现在分布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是占绝大多数,极少数的在世界上的几大博物馆里边有。可以这样说民间几乎就没有珍品,为什么?因为它极为的贵重。

在早年间也是在民国的初年,一些满清没落的贵族把他们从乾隆皇帝那里赏赐来的一些珐琅彩的瓷器都以不同的方式变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要生存下去,后来他们再跑到天津的租界里边来所谓过着寓公似的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的变现就变成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后来这些部分也就流到了世界上的几大博物馆的手里辗转反侧,因为他有的时候也是被私人买走,私人后来也是没有财力再继续弄下去了,结果就卖给博物馆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大家要了解。

一眼看它的真伪,看什么?还是从五大方面去看。

·先从器型上,这只仿品的碗的口沿做的比乾隆时期的那只碗做的口沿要做的厚,因为乾隆时期的碗还是用的雍正时期的瓷胎,雍正时期的瓷胎,烧制的是最好的,特别是在供画珐琅彩的时候。

另外就是他的画,乾隆时期的画基本上现在考证是19,1736年画的雍正皇帝1735年驾崩的,所以他用的是雍正时期的瓷碗,材料乃至画师和写字的都是雍正一朝的,他身上有非常明显的雍正一朝的痕迹。

但是仿品在设色方面,无论是绿、黄、粉红乃至树干用的赭石都不是乾隆时期的碗的特征,经过对比大家就能看得出来,这就是所谓一眼就能看出来真真假的地方。

还有一点就是他写的字跟雍正一朝写的字就是雍正末、乾隆初都是由一个叫戴琳的人写的字,大家经过对比也能看得出来,这个花、粉色跟乾隆时期的本朝的东西差的十分巨大。

而且大家要记住,从雍正到乾隆那个时期珐琅彩的产品基本上是成对的,他最多也就烧一对,他不会说的同样的东西烧5对、6对,不可能,因为这个可以大家去清宫活计档的档案里面去找,都有记载的。

这些如果仿品还有成对的出现或者市场上有成对的出现,你就要画一个问号,先去查找一下资料。为什么?因为有,真正的东西如果要流失到海外,也就是一只不可能全部都流失,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这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另外看春燕画的跟乾隆本朝画的差距十分巨大,无论是从形形态上还是从整体的绘画上也都是差的非常的大。因为在清三代的时候都是由宫廷内部来制作的,也就是养心殿造办处来制作的。这些画师都是宫廷的画师,他的画工极为讲究,而且他们的画风明显的受到了画院派的画风的影响。因此绘画出来的东西都是极为精致。

这个画片大家对比看,仿品的画片完全是杜撰出来的,这是另外一个雍正时期的画片移到这上来,而且画片是在一个小钟上面,没有乾隆时期的杏林春燕晚的特征。

在对比同样就是很强光下拍摄,也不可能出现树干上的蓝色,而且绿色也过于浓艳,粉色都是非常靓丽新鲜的,白也是特别的艳,经过了几百年不可能现在还能是这么艳丽的,这个是常识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一眼假的问题。

·最后一个一眼假的地方可以看就是关于它的款质,清三代除了极少数的有用青花料来写的款制之外,基本上都是用珐琅彩的蓝料来写的。珐琅彩的蓝料在写的时候,乾隆早期的时候也是继承了雍正一朝的特征,就是四字框,外加双方框,外加双方框也是外粗里细。

而且看写的字和仿品字来对比,仿品一看就是电脑刻印,做成贴纸,再贴到碗底,再刷上釉,这个是现在造假的一种方法,大家要经常的了解做假的市场的情况,这样才不至于经常的被打眼吃药。

今天的视频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收看我的视频,也请大家多多的为我的视频点赞,同时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评论,说说您的看法。最后也请大家多多的转发我的视频,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多能够看到我的视频。最后再一次谢谢大家收看我的视频,下一个视频再见。

0 阅读:0
信瑞聊文化

信瑞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