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将在4月29日返回,受东风着陆场阵风天气影响,可能会稍有延迟,那么当航天员从太空返回,遇到不利的天气条件将会如何避免产生影响呢?
风是影响飞船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返回舱开伞时受高空风影响较大,落地后受地面大风影响易发生拖拽翻滚等情况。能否准确预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是确保飞船准确返回着陆场预定区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应对措施。
首先,东风着陆场有“精细服务”的着陆气象保障团队,全力保障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4月份也正是大风沙尘天气频发的季节,气候情况比较复杂。
这时候由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统一协调下,各级气象部门全力以赴、紧密联系,以精密的监测、精准的预报、精细的服务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与空间站方面协商好返回窗口期后,地面气象部门会每天进行天气预报和联合天气会商,并且实时提供气象信息。
另外,气象局会通过近30年的气象资料研判,以及历年的飞船返回保障气象数据等进行综合研判,等到神舟十九号飞船进入返回最后倒计时后,逐3小时滚动天气预报改为逐1小时滚动天气预报。
其次,此次神舟十九号返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主研发的航天态势综合显示系统已经全面启动,为返回舱编织了一张测控“数字天网”,全程守护航天员平安回家。
这张“数字天网”采用可视化方式,利用各固定站点/移动站点采取的数据进行驱动,可以精准计算返回舱落点相对位置,并根据返回舱理论落点和各点位雷达、光学、遥测等测控设备位置,实时为设备提供跟踪时间、角度、位置等信息的辅助引导。“航天态势综合显示系统就像把手机导航搬进了太空,实时掌握返回舱现在在哪里,飞得怎么样。”
据了解,着陆场区展开了最后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相关设备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大风扬沙的准备。大型雷达测控网进行了升级,已经能够确保可是现实采用“超级动态视力”追踪到返回舱从再入大气层到开伞后的实时动态,相当于在百米外看清头发丝的摆动。
最后,飞船返回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黑障通信技术的国家,拥有对黑障区航天器的精准测量定位能力。可以应对严峻的气候条件,实施安全和精准着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气象保障、精准测控外,地面搜救分队已经进行了多次专项演练,充分考虑了大风天气下的返回预案。“硬核设备+无缝守护”为航天员铺就平安归途。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提升应对降水、大风、沙尘、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下的飞船返回能力,从东风着陆场7次返回就有6次的着陆点都位于卫其勒格其大叔家草场(神舟十三号在他家隔壁草场着陆)就可见精准程度。总之,欢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