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CO2还原为多碳(C2+)产物提供了实现低碳足迹燃料和化学品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然而,在碱性和中性反应器中,电解液通过与氢氧化物反应形成碳酸盐/碳酸氢盐消耗了大部分输入CO2(>85%)。酸性条件提供了克服该限制的解决方案,但也促进了析氢反应(HER)。
基于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院士和香港中文大学王莹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在酸性介质CO2RR下表现出更高效率的催化剂。作者引入了双金属X-Cu催化剂,可以调节局部CO*覆盖并通过吸附物-吸附物相互作用抑制H*吸附。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筛选了对CO*具有强亲和力的不同金属,发现Pd-Cu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催化CO2转化为C2+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其表现出最低的ΔGOCCOH*,同时∆GOCCOH*-∆GCHO*最低,表明其对C2+产物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在实验时,作者将Pd-Cu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在酸性CO2RR电解槽中,而该电解槽采用酸性本体环境,并在催化剂表面产生弱碱性局部环境的条件下运行。这种pH梯度确保局部产生的碳酸盐被转化为CO2,以提高碳利用率并促进表面C-C耦合以产生C2+。
此外,作者展示了液体产品交叉<0.05%,在电流密度为500 mA cm-2酸性介质中,CO2转化为C2+的法拉第效率(FE)为89±4%,单程碳效率为60±2%(考虑总和时的总CO2利用率为68±4%,包括C1和C2+产物)。
背景介绍
由可再生电力驱动的CO2电还原(CO2RR)合成的乙烯、乙醇等多碳(C2+)产物,目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碱性或中性pH电解质通常用于抑制竞争性析氢反应(HER),同时促进非均相电催化剂上的C-C偶联,而CO2RR依赖碱性和中性电解质会导致碳酸盐的形成。在CO2RR和HER期间,H+的消耗在催化剂表面附近造成局部碱性环境。此外,碳酸盐向阳极的传输和随后的CO2演化要求从阳极流中分离和回收CO2,成本高昂。当使用C2+化学品时,至少75%的输入CO2被消耗以形成碳酸盐,而不是被还原,是实现高效CO2电解的主要障碍。同时,液体产品交叉还需要解决:甲酸盐、醋酸盐和乙醇通过迁移、扩散和电渗阻力穿过阴离子交换膜(AEM),导致产物损失。虽然电解质中的高质子浓度和利用Nafion膜作为分离器,有望最大限度地减少碳酸盐的形成和液体产物的交叉,但是CO2RR通常不会在酸性电解质中有效进行,尤其是生产C2+产物时。H*,即HER的中间体,在CO2RR过程中与活性位点上的CO*吸附竞争。
图文解读
局部物种浓度分布图
作者首先筛选了在电流密度为500 mA cm-2下,不同溶液pH值下的界面pH变化。由于过量H+,从电极表面到pH=0的本体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pH变化。当使用pH=2.0的电解质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H+的消耗变得更加明显。对于电流密度>150 mA cm-2的pH=2.0溶液,表面pH增加到弱碱性(>9.5),导致CO2, aq的消耗和碳酸盐的形成。碳酸盐的浓度迅速降低,碳酸盐在扩散层中转化CO2,这是本体电解质中pH值较低的结果。作者将重点转向pH=2.0的本体溶液,以平衡可用的局部CO2和本体酸度,电流密度>150 mA cm-2。
图1.局部物种概况(CO2和H+) 酸性CO2RR催化剂的设计作者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在双金属X-Cu(111)表面上形成CHO*(∆GCHO*)和OCCOH*(∆GOCCOH*)的Gibbs自由能。作者选择∆GOCCOH*作为C2+产物生成倾向的指标,并选择∆GOCCOH*-∆GCHO*作为CO2RR对C2+与C1产物的选择性。发现Pd-Cu是最有希望的活性和选择性C2+产物的候选物,∆GOCCOH*和∆GOCCOH*-∆GCHO*的值最低。由于CO2的更强吸附,即在Cu上为0.68 eV,在Pd-Cu上为0.34 eV,Pd-Cu上CO*覆盖率的增加促进了CO2RR。在Cu和Pd-Cu上,C1产物的潜在决定步骤是将CO*质子化为CHO*,而C2+产物的产生受到CO*二聚化的限制。
图2.双金属X-Cu(111)上CO2RR的DFT计算酸性溶液中电化学CO2RR性能
在25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不同Pd浓度的C2+和H2的FE。作者发现具有最佳Pd浓度为6.2%,在最佳Pd浓度下峰值C2+的FE为80%。当Pd浓度>6.2%时,CO2RR的FE随着HER的增加而降低。当电流密度为200 mA cm-2及以上时,实验测得FEH2和FEC1开始减少,总FEC2+增加。在500 mA cm-2时,C2+产物的最高FE为87%,C2+的局部电流密度等于440 mA cm-2。在500 mA cm-2下保持稳定运行4.5 h,FEC2+>70%。在AEM电解槽中0.5 h内观察到液体产物的交叉,甲酸盐、乙酸盐和乙醇分别为5.4、39和1.0%,而在基于Nafion的CO2电解槽中,在电解4.5 h后无法检测到液体产物。
图3. PTFE上Pd-Cu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表征图4. Pd-Cu催化剂的CO2RR性能
文献信息
High carbon utilization in CO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in acidic media. Nature Catalysis, 2022, DOI: 10.1038/s41929-022-00788-1.10.1038/s41929-022-0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