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泽连斯基的"诅咒"与莫斯科的爆炸声
3月26日,泽连斯基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首次抛出"普京很快就会死"的言论,随后两天内,他在多个国际场合重复这一观点,甚至称"我比普京年轻,选择我吧"。
3月30日,莫斯科市中心传出爆炸声——普京专车车队中一辆阿鲁斯豪华轿车在距离联邦安全局总部仅数百米处起火。尽管普京本人未在车内,但爆炸发生的时间点(泽连斯基预言后的第四天)和地点(俄罗斯核心安全区)都极具象征性。
这场"预言"与"事故"遥相呼应,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背后是乌克兰特工行动,还是纯粹的巧合?
二、暗杀疑云:乌克兰是否有动机与能力?
泽连斯基近期频繁强调"普京之死"的必然性,甚至将其与俄乌战争终结挂钩。这种心理战意图明显:通过渲染普京的"死亡宿命"来打击俄军士气,同时向国际社会传递"俄罗斯政权即将更迭"的信号以争取得到西方支持,但乌克兰有没有刺杀普京的能力呢?
虽说莫斯科作为俄罗斯安保最严密的核心区域,近两年的确发生过无人机袭击炼油厂、音乐会恐袭事件等。但策划普京专车爆炸事件的难度远超普通袭击,结合当前乌克兰战场资源吃紧的现实,其情报部门是否有余力渗透至莫斯科核心区执行精密暗杀,还是存在很大疑问的。
而且,普京专车采用防弹装甲,发动机系统也有多重防护,乌克兰特工很难得手。俄方目前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发动机起火”,并未找到爆炸物痕迹,只不过爆炸点位于联邦安全局总部附近,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三、俄罗斯的报复工具箱:从军事升级到"斩首威慑"
即便俄方最终认定爆炸与乌克兰无关,泽连斯基的挑衅性言论仍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强烈报复。
俄罗斯可能会对乌克兰境内发动"报复性空袭",瘫痪乌克兰电网、交通系统和金融网络。同时,空天军会对基辅、顿巴斯等关键城市实施"地毯式轰炸",让乌克兰彻底失去战争潜力。同时,将推动国际社会将泽连斯基言论定性为"恐怖主义煽动",将乌克兰列为“支援恐怖主义国家”。
假设刺杀行动与乌克兰有关,俄方更会加倍报复,不排除会对乌克兰高层进行定点清除。泽连斯基、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情报局长布达诺夫等人的行踪将被24小时监控,无人机刺杀、毒气攻击等手段都可能被采用,要知道克格勃的暗杀手段,可是全球知名。
四、泽连斯基的危局:豪赌背后的困境
随着俄乌战争进入第四年,乌克兰民众疲态显现,军方内部也愈加不满,泽连斯基需要制造"普京政权脆弱"的叙事来维系士气。但这样的疯狂作秀行为,必将成为下台前的垂死挣扎。
此前,普京已多次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总统身份,称其“任期非法”,必须尽快举行选举。而美国近期也频繁接触乌反对派,甚至被爆密会前总统波罗申科,显露出换掉泽连斯基的意图,而俄罗斯则喜闻乐见,希望借此上台一位亲俄领导人,以让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达成妥协。
若反对派上台,可能以“战争决策失误”、“贪腐”等罪名审判泽连斯基,而泽连斯基只能选择流亡海外,但有哪个欧洲国家会为他提供庇护呢?美国已经明确表示拒绝,甚至可能默许其成为发动战争的“替罪羊”。
这场普京专车爆炸罗生门,实为俄乌冲突本质的缩影——小国领导人的命运早已脱离本国掌控,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泽连斯基对普京会很快死亡的诅咒看似荒诞,实则是绝望中的最后一搏。
然而,无论是普京的专车爆炸,还是泽连斯基在国际上的“自我推销”,都无法改变一个冰冷现实:乌克兰的领土正在炮火中碎裂,而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谈判桌上,早已摆好了分割其主权的刀叉。
当泽连斯基在采访中喊出“我比普京年轻,选择我吧”,他或许忘了,这场游戏的庄家从来不是乌克兰人民,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国。他的命运,终将由别人的利益而决定。
Archer
自媒体现在越来越膨胀了,好事?坏事?怪事?乱象?
天行健
专车没有哨兵模式吗?
漢啵児
看完这篇文章又让我回想起那句经典的话,餐桌上只有两位客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俄国,而乌克兰和欧洲则都在菜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