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捷径思维”,让你在韩国吃大亏
灵枫谈国际
2025-03-21 11:07:21
向我了解韩国法律问题的人当中,不少人想要靠“关系”、“走捷径”解决问题。这类“走捷径思维”与韩国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和人际关系运作方式的差异。在国内,很多人习惯用人情、关系、变通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韩国,法律和制度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这种思维方式的错位,往往让中国人在韩国陷入法律风险,甚至触犯刑法,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具备“走捷径思维”的人普遍认为:“只要有人脉,事情就能搞定”。所以有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人”,而不是研究法律或走正规流程。比如在拖欠工资、租房纠纷,很多人不是先去法律机构维权,而是找熟人打听、请人“帮忙说句话”。用这种“走捷径思维”解决问题,结果发现韩国根本不吃这一套。问题不仅没解决,甚至还可能因为违规操作被追究责任。中国人在韩国犯罪,往往是因为“习惯了国内的做事方式”,没意识到已经触犯法律。比如,有些人以为“换钱”、“跑腿”只是兼职,没想到这是帮助诈骗集团洗钱,已经构成了“电信诈骗共犯”;有人遇到拖欠工资问题,以为找人闹事、聚众逼迫老板给钱是“正常维权”,结果变成了犯罪分子。按“走捷径思维”看似不算大事的行为,动辄就是刑事立案,轻则遣返回国,重则坐牢。问题是,在韩国犯罪被抓的人,依然靠着“走捷径思维”寻找律师。有些律师确实通过“人脉”宣传自己,比如“找关系减刑”、“和法官、检察官沟通争取轻判”。但韩国的司法体系是高度制度化的,律师的作用在于准备材料、提出法律辩护意见,而不是靠关系运作。很多中国人不了解这一点,误信了“认识检察官的律师”、“能找关系的律师”,结果花了大价钱,却什么作用也没起到。金毅律师的想法在韩国,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按照法律程序办事,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不要轻信“捷径”。比如,涉及签证、租房、劳务纠纷等问题,应该去出入国外国人厅、雇佣劳动厅等正规机构,而不是相信私人中介或者熟人介绍的“特殊渠道”。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应该找专业的刑事律师,而不是相信所谓的“有关系的律师”。真正的法律专业人士,重点是提供有效的法律辩护,而不是“找门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