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科技集团成立,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吉利汽车持有49%股份,领克成为极氪的非全资附属公司,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各自砍掉20%的车型。
极氪和领克的合并是业务收缩,准备“过冬”?还是要实现1+1>2的效果?其实答案显而易见——降本增效,让极氪科技集团在未来两年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关停并转 协同发展
吉利控股集团于2024年发布的《台州宣言》,就明确了“关停并转”的战略,推动旗下品牌整合。极氪和领克合并,正是落地该战略的重大举措。双品牌协同发展,就是目的。
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整合的极氪和领克两大品牌就能在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上实现共享。特别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集中优势资源,避免重复投入的研发、生产,势必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此外,统一的管理体系也将让极氪和领克的产品定位、用户沟通、海外市场运营形成差异与协同,有效避免兄弟品牌之间的内斗内耗,用体系去竞争。

据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介绍,极氪将专注“豪华、极致、科技”,主打30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则专注“潮流、运动、个性”,主打20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如此,极氪和领克也就实现了四手战双拳的优势。据了解,实现双品牌整合的极氪科技集团,产品研发协同效率预计将提升15%以上,“大制造+大质量”一体化管理效率预计将提升20%以上,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将达20%以上。
聚力聚势 提升销量
除了实现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的整合优化之外,极氪科技集团也将为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各自的销量提升赋能。
2024年,领克的全年销量是28万辆,极氪是23万辆,表现都可谓可圈可点,但要从“成为中国高端豪华新能源引领者”的愿景来说,这多少还有些势单力薄。
若是将两者的销量加到一块儿,那就是53万辆,妥妥地超过了新势力流量小生——理想,以及赛力斯,那么完成极氪、领克品牌整合的极氪科技集团,将由此获得的话题关注度也势必会更多,在消费端、投资者和供应商那里掌握的话语权也就更大。

毕竟大多数人买车,看的都是哪个“牌子”买的人更多。奇瑞可以用海外市场表现来带动国内市场销量;老百姓并不怎么分比亚迪王朝跟海洋。那整合两大品牌的极氪科技集团以“中国高端豪华新能源引领者”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用声势进一步拉高销量,也没毛病。
这也是极氪科技集团敢于在2025年定下71万辆年度销量目标,并计划于2026年冲击百万年销的原因之一。
用安聪慧的话说:“极氪科技集团有着清晰的长期主义目标,就是要在新能源时代,成为中国高端豪华新能源的引领者。未来两年,极氪科技集团将着力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优势显现 新车潮涌
还有一点需要给大家说说,就是极氪科技集团将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的车型各砍20%,绝非消极之举。相反,这是为了接下来的销量提升在做准备。
事实上在放出砍掉20%车型的消息之后不到1小时,安聪慧就表示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将发布5款全新产品,强化全球市场拓展,聚焦超级电混、全链AI和全域安全三个创新重点。

这其中,全球首搭英伟达Thor芯片的量产车型,同时也作为领克品牌首款大六座SUV的领克900,即将于第二季度上市,还有一款领克EM-P插混车型也将公布。极氪品牌也将带来猎装车极氪007GT,以及一款超级电混全尺寸旗舰SUV和超级电混一款大型豪华SUV。以此作为销量增长的有力支撑。

结语:迈入2025年,高阶智驾普及战打响,不少车企品牌密谋重组以求竞争力提升,都极大程度上抬高了造车的门槛,这也势必会加速国内汽车市场新一轮的洗牌。预计又将有一大波边缘化品牌在今年黯然离场,而一线车企则将继续“巨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引领者。极氪科技集团,或者说吉利汽车,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