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家,离家久了会想家,春节多数要回家。
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定位不同、态度不同、行为不同。
家是“加油站”。汽车为什么要不断到加油站加油?因为没油了就不能产生能量,没有能量就不能运行。人也一样,需要不断补充能量,有了能量才能维系生命、干好一切。而家就是一个人不断补充能量的“加油站”。家中不但有自然食粮--吃的、穿的,还有精神食粮--亲情、爱情,人们回到家中,吃饱喝足,精神饱满,不断走向新的一天。如果没有家这个“加油站”,我们能有多少新的一天?汽车的“加油站”可以随时搭建,而且加油走后啥都不用管;但家这个“加油站”建好不易,而且需要长久共同维系。别光想在家“加油”,重要的是给家“添油”!
家是“避风港”。船行大海,突遭大风大浪,必须迅速靠岸进港,只有这样才能避风免灾。港是船的“避风港”,而家则是人的“避风港”。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不期而遇的伤害,不管是心灵的伤害,还是肉体的伤害。这个时候,最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就是家。在家的港湾中,当你身体累了,倒头就睡非常安静;当你心灵伤了,有人慰藉可以疗伤;若是被人误解,尽情诉说有人理解;若是受到迫害,家是壁垒一致对外。需要指出的是,家这个“避风港”,不能为干了违法事和缺德事的人遮风避雨。
家是“亲情岛”。有一种情叫亲情,而家就是亲情“泛滥”的小岛。在这里,不管对方再怎么样,仍会爱着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亲情重在一个“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真正的爱才是亲情。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在家中,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清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在家中,亲情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即使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有“夕阳无语为之动”;就算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有“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也许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的凝重忘不了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魂的深邃处,永远不变的是亲情。可是别忘了,亲情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亲情是立体的,不是单面的。
家是“安乐窝”。在自己的家中,人是本性的,也是原始的。在这里,心态最放松--什么都不考虑,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顾忌,工作上的不如意、思想上的想不开、生活中的不顺心,一切皆可抛!心静如水,悠然自得,正所谓“心远地自偏”,也真是“心静海鸥知”;行为最自由--想吃便吃,想睡就睡,可以光屁股行走,可以夫妻间秀爱,单位里面不能做的,公开场合不能有的,家中没有限制,不用三思而行,只要愿意便可以“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言语最无忌--在自己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无所顾忌。特别是公开场合不能说的、不敢讲的、没机会表达的,在这里,不受限制,没人阻止,可以一吐为快、坦露心声,没人“打棍子”、没谁“扣帽子”。当然,这无忌还要切记别影响家人休息!
家是“风筝线”。大家都放过风筝,那风筝随风飘在空中,越飘越远,越来越小,几乎看不到。可是,那怕风筝远飘天边,只要有风筝线,风筝就永远“听从召唤”。其实,家就是“风筝线”,家中的“风筝”--这个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那怕天涯海角,别管天南海北,家总是牵着每个人的心。中国为什么有“春运”?因为春节了“天涯共此时”,大家都要回家,家在召唤,岂能“遍插茱萸少一人”?小家是这个家中每个人的“风筝线”,国家则是所有海外游子的“风筝线”。有道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香港,有一个叫庄世平的老先生,他将上千亿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自己无房无车,儿子靠开出租谋生;钱学森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最终成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在这些人的心中,“月是故乡明”,终归要寸心报春。
家是“连心锁”。保护家、建设家,让自己的家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家中成员的共同心愿和目标,家把所有人的心凝聚在一起。而为了实现保护家、建设家的心愿和目标,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努力付出,甚至牺牲自己。“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这些金玉良言,都昭示着“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常说“家和万事兴”,相反,如果一个家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其结果不是万事兴,而是一事无成。小家不和家不兴,国家不和国要亡。譬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果不是国共合作全民抗战,而还像“十年内战”那样国共恶斗,其结果必然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国家真有可能就亡国灭种,被日本鬼子占领了。再譬如,前苏联之所以会分裂,根本就在于内斗不和!
家是“责任田”。家是家庭成员共同的家,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岗位”不同,“职责”有别。父亲有父亲的职责,母亲有母亲的任务,儿子有儿子的事情。《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父母职责可见一斑;颜之推说:“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由此可见家庭成员角色之重点。当然,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职责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且很多时候也无法具体量化,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特点,每个家庭成员尽多少职责、该怎么尽责、如何去担责,任何两个家庭都不会相同,适合自己家庭的,就是合适的。必须明白,不尽责、不担责之人,在家中就是可有可无的人。
家是“接力棒”。什么叫祖传?祖传就是祖祖辈辈、一代接着一代往下传。这往下传的可能是技艺,也可能是秘方,还可能是诗词文化,不一而足。而能够传下来的关键,就在于家这个“接力棒”。家是传承的基因,从这里走出的人,都带着家中特有的基因,世世代代,发扬光大。就譬如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是家族兴旺的“活水源”、是弘扬正气的力量、是国家昌盛的基础。梁启超倡导“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家风,收获的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传承的真谛在于“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只有这样历史才能延续。更重要的是,传承中有发展,传承中有创新,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时代需要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家是“净化器”。家的净化作用,体现最明显的是家教。我们都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么教导的,那不懂事的孩子,就像是杂枝横生的树苗,如果不及时修剪,整枝打岔,树苗就长歪了、发叉了,很难成材!《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家教不到位,导致孩子长大后走上邪路的不在少数。当然,家教的作用,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教育绝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指出的是,家不仅是教育子女孩子的场所,也是影响改变大人的地方,一个好的家庭,不但要洗去家人外表的尘土污渍,更重要的还要净化家人内心的丑陋瑕疵。
家是“灭火器”。每个人都有不冷静、不理智或受伤害压不住火的时候。当此之时,能够抚慰心灵、抚平心性的最佳场所,就是自己的家。家中有父母的爱护、家中有妻子的温柔、家中有丈夫的依靠。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当时很恼火,大有“战火”一触即发之态势,甚至已经爆发,火气很大。可是,回到家中,隔夜之后,往往是冷静代替了冲动、平和驱散了火爆、理智恢复了常态。在家里,即使没人劝解、没人疏通、没人安抚,火,也会被冷静之水浇灭,家这个“灭火器”,关键时刻浇灭的,总是内心之火。
家不是万能的,但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很多问题,自家解决不了,要靠他家;一家解决不了,要靠多家;多家仍然不能解决,只有依靠国家。可是,国家有没有解决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