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红楼梦》开篇,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起贾家的情况时,贾雨村认为贾家仍是有富贵之族,还有富贵之相。但冷子兴坦言说,贾府已经内囊全上来了。
从贾家最终的结局来看,冷子兴所说是事实。
贾府的内囊究竟是指什么呢?为何内囊尽失,贾家就一蹶不振?
细细梳理,贾家内囊共有三个,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内囊尽失,不会动摇贾家的根基,只有第三个内囊失掉之后,贾府再无翻身之日。
1.贾家失掉的第一个是经济内囊
冷子兴是一个古董商,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虽然没有在贾家里生活,却了解贾家的经济状况。
封建社会,古董行的买卖人,经常出入富豪之家,他们通过古董买卖情况,能推测出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败,如果一个家族购买古董,说明家族开始兴旺;相反,如果一个家族到当铺用古董换钱,则说明家族走了下坡路。
此时的荣国府已经没有能力购买古董,而是通过古董换钱。
红楼梦第72回记载,宫里的夏太监到荣国府内找贾琏借200两银子买房子。贾琏避而不见,王熙凤出面应付,当场让平儿拿出两个金项圈当了银子。打发太监离开后,贾琏叹息说,昨天周太监找他借钱,张口就是1000两银子,家里已经无钱可借。
事实上,不仅贾琏和王熙凤需要更换古董来换钱,王夫人也是如此。
贾母过八旬寿辰,王夫人需要用银子,让王熙凤想办法筹划。王熙凤提议让王夫人卖了四五箱铜锡财物,换回了300两银子。
贾母生日过完之后,贾琏找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偷当一箱子财物,换回1000两银子。
贾母知道此事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原因是贾母知道家族里已经入不敷出。
贾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林黛玉私下里找他谈心时也曾经说过,私下里算计,家里进的少出的多,需要加强管理和节俭。
荣国府内,上至贾母,中至王夫人,下至王熙凤,家里人和局外人,都对贾家的经济开始担心。这些细节深刻表明,贾家的经济内囊全部上来了。
2.贾家失掉的第二个内囊是人才
贾家没有钱是相比较而言的,刘姥姥说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他们都有持续不断为其赚钱的农庄,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收入,所以基本经济没有问题。
冷子兴所说的内囊,更多是指贾家里已缺乏人才。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含蓄地说: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从贾家束发男子情况来看,无论是文字辈的贾敬还是贾政,还是玉字辈儿的贾琏、贾宝玉,包括草字辈的贾蓉、贾兰,都没有继承和发扬光大贾家祖先的本领本事。
秦可卿死了之后,贾宝玉在梦中听到消息,当即吐了血。很多人对此不理解。脂砚斋批注:
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红楼梦》第十三回)
这些细节表明,贾家里已无男人可用。
王熙凤生病之后,王夫人让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个人共同管理家务。贾探春大行改革之风,深得王熙凤的喜欢和尊重,私下在平儿面前表扬贾探春的才干,同时明确说出贾宝玉没有本事。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重要的接班人。虽然是男人既不能治家也不能当官。明确表明,偌大的贾府,无人可用。
封建社会,一个家族无男人可用,则意味着这个家族再无生机和活力。
3.贾家失掉的第三个内囊是文化
贾家的老祖宗贾母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贾元春从小跟在她的身边教养。进宫之后先是担任了女史,后来因为才华出众选为贤德妃。贾元春能在宫里脱颖而出,活得顺风顺水,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文化。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叮嘱他做好两件事,其实都是围绕要读书而来。
第一件事在祖坟周边多买田地。第二件事在田地上建家学。两件事情落实后,哪怕家族被抄家,或者经济没落,可以有田地养活自己,可以通过读书东山再起。
事实上,贾家的姑爷林如海,对此看得非常透彻。
他病死之后,得知女儿林黛玉要回到荣国府,于是给女儿留下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大量的书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看到林黛玉屋里满满的书,还以为进了男人的上等书房。
贾母一直希望林黛玉能嫁给贾宝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林黛玉非常有才华。
她和贾宝玉结合,能够改良后代子孙的基因。
可惜的是,贾家的男人大多不喜欢读书。没有文化,家族就没有了精神传承。
没有了钱可以再赚,没有了人才可以去培养,唯独没有了文化是不可救药。
所以贾家失掉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内囊其实并不可怕,只有第三个内囊失掉之后,贾家才陷入了万劫不复。
注: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吐舌头眯眼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