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新闻!中国测试“非核氢弹”,释放巨大能量,是真的吗?

科大烽嚯 2025-04-23 21:50:47

近日,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在一次试验中,在未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况下引发了剧烈的化学连锁反应。通过爆炸产生的强冲击,促使氢化镁形成“链式反应”,释放能量形成温度高达1000℃的巨大火球,时长超过2秒,这相当于TNT爆炸的15倍。

《南华早报》将其称为“非核氢弹”试验。由于核弹和氢弹等字眼的敏感性极大,再加上俄罗斯卫星社等多家外媒也跟风报道,瞬间就形成了爆炸性新闻。更有网友将上述试验誉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爆炸材料、作用机理、爆炸威力等三方面讲,《南华早报》提到的“非核氢弹”与传统氢弹无关,也不是任何核武器。此次测试的“非核氢弹”主要由氢化镁材料构成,而氢弹的主要材料则以氢的同位素氚、氘等物质为主。在作用机理上,“非核氢弹”旨在依靠爆炸与燃料来完成能量释放。而氢弹则以核裂变启动(原子弹被视为是氢弹的启动“扳机”),进而产生核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

《南华早报》所说的“非核氢弹”属于化学反应,而氢弹是典型的物理核聚变反应。在爆炸威力方面,氢弹通常会达到数十万吨甚至上千万吨级TNT当量,而“非核氢弹”的爆炸威力与普通炸药区别不大。

由此可见,《南华早报》口中的“非核氢弹”与核材料及氢弹毫无关联。这篇论文的标题为《爆炸强冲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能量激活反应试验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强化的燃料空气炸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压炸弹。

氢化镁是一种单一金属氧化物,属于化学吸附型固体储氢材料,通过炸药激发分解后会产生的小分子气体和连续燃爆反应,可以释放大量能量,能够极大地提升体系燃烧效率与反应完全性,具备较强的反应活性与燃烧热值,因此可作为高能燃料添加剂,来改善原有炸药的能量输出结构与一系列技术难题。

这里所提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是指随着作战需求的逐步提升,高能炸药面临着能量输出不足、释能结构单一及长储性不佳等瓶颈。将氢化镁添加至温压炸弹中,可使其杀伤威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能够对目标实现大面积的覆盖。

照此来看,前面提到的“非核氢弹”,用氢化镁型氢能炸药来称呼则更为合适。另外《南华早报》在文章中指出,氢化镁还可以作为潜艇与长航时无人机的燃料,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将其与火箭发动机的固体推进剂结合使用会更为靠谱一点,受益者主要为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

研究人员在此次使用过程中使用了2千克的氢化镁,得出在同等质量下高温火球持续时间要比TNT长的结论。通过常规炸药激活后,氢化镁释放氢气并剧烈燃烧,形成温度超1000℃、持续2秒的火球。整个试验过程与普通温压弹的燃爆过程没有差别,其特点是燃爆时间大幅度延长,达到TNT炸药的15倍。但爆速却大幅度缩小,实际超压仅为TNT炸药的40%。而且,氢化镁的1000℃爆燃温度还不如现役温压弹使用的环氧乙烷和铝粉材料。

《南华早报》发表相关报道以后,不少网友和媒体对此欣喜若狂,不仅誉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且将这种氢化镁型氢能炸药叫作“新型氢弹”。他们还认为这种炸药将会用于军事行动、边境防御等场景,在不会触发核危机的前提下,能够有力震慑潜在威胁势力,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客观而言,以上表态值得商榷,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组成。首先是氢化镁这类固体储氢材料化学稳定性较低,在炸药中广泛应用时还需对其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次是针对氢化镁的防水性能与抗氧化性能不佳这类问题,也需要着手予以改进。此外,氢化镁还存在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弊病。

这种以氢化镁为原理的“非核氢弹”,全是噱头,不是什么跨时代的颠覆性的武器。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强化的燃料空气炸弹,也就是温压炸弹。而现役温压弹通常采用环氧乙烷和铝粉材料,作用原理与本文的氢化镁“非核氢弹”完全一样。跟什么核武器和氢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本来一个普通的储氢物质能量释放试验,最后被一些媒体和网友吹成了核弹级武器。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

风中强子

风中强子

2
2025-04-24 09:39

中国电车电池也可以当燃烧弹用!

蓝天

蓝天

1
2025-04-24 10:53

本质是个氢气燃烧。不要胡吹

科大烽嚯

科大烽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