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漫漫求“新”路

中国石油石化 2023-04-23 14:51:01

油企“新”姿态系列报道(二)

天时地利人和,“三桶油”需要恰当的时机,也需要寻找自身优势。

文/赵玥

“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缺少石头,而石油时代也将在石油耗尽的很久之前就结束了。”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沙特石油大臣艾哈迈德·谢赫·亚马尼的名言。石油企业的新能源之路很早就在探索中,“三桶油”也不例外。

“三桶油”新能源公司的发展路径,不仅是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观照,也折射出三桶油发展思路的转变。

寻找时机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如今回顾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征途,依然忍不住发出这样的喟叹。

曾经,中国海油一度被视为传统油气企业转型标杆。2006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油新能源)成立,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被列为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尤其是海上风电领域,更被列为中海油未来30年的重点投入领域。

“当时新能源发电成本非常高,风电上网电价比当时煤电电价高出近一倍,光伏发电电价是煤电的10倍。成本高,设备招标价格又非常低,基本赚不到钱。”来自中国海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成立以后,海油新能源只有2012年盈利。2014年后,海油新能源黯淡收场,人员也被分配到其他单位部门。

等风来。

等政策的风,技术的风,市场的风,也有内部共识的风。

中国石油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当时的一个争论在于部分人认为石油企业发展新能源不是“转型”,而是“转行”,更有几分“不务正业”。因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转型,但一直相对谨慎。中国石油更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重点发展范围局限于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然而,一切只是历史的脚印罢了,转折点早就开始了。在“双碳”的引领,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战略资源开始越来越多向新能源倾斜。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新能源行业经过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与传统能源相比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2019年7月,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等。中国海油再次轰轰烈烈地重启新能源业务。

更引起行业内外瞩目的是2021年4月8日,中国石油决定对内部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进行调整,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

这是中国石油历史上首次将新能源业务提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随后,“三桶油”的定位越发清晰,新能源公司也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中国石油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努力转型为“油气热电氢”综合型能源公司,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产能占比达到7%,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与油气业务三分天下,到2050年热电氢能源占比50%。

中国石化则全力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计划到2050年将实现氢气来源100%来自非化石能源,炼化企业用氢100%来自于蓝氢和非化石能源制氢。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以《把握能源转型大势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再次强调了推动公司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作为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计划到2025年清洁能源产量占比达到35%,2035年清洁能源产量占比力争达到50%。

2018年,中石化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联合出资100亿元设立中国石化资本公司,这是首家在雄安新区落户的央企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表示,中石化资本肩负着寻找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使命。主要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年1月26日,国网湖南电动汽车公司与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在长沙签约,双方决定按50∶50比例合资组建潇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家电网和中石化系统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该公司建设和经营管理充电站、光伏发电站、电动汽车销售等。

去年8月,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石油、申能集团并列第一大股东,均持有40%股份。

发展新能源,恰逢其时。

寻找优势

拥抱理想的背后是拥抱现实。

在全新的新能源赛道,传统油气企业有优势吗?这是“三桶油”必须提交的答案。

在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国看来,传统能源国企在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第一个优势是资金。新能源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是研发还是到供给侧终端,都需要家底足、有定力。

刚刚公布2022年业绩的“三桶油”,在利润大赚的同时,不忘集体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

去年,中国石油在油气和新能源资本性支出为2215.9亿元,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657.5亿元。新能源战略布局取得新突破,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14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标准煤/年。今年将推动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和地热、集中式风光气电融合等项目落地。

中国石化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191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等项目。累计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拥有加氢站数量全球首位。

同时,中国石化还在业绩发布会上抛出新一轮的融资方案——《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发行22.39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0亿元,主要投向清洁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发行,进一步提升公司天然气、燃料电池用高纯氢供应能力,以适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中国海油方面,2022年大力推动油气田绿色生产,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全面投用,渤海油田首次实现“绿电入海”,国内海上首个碳封存示范项目建成。预计在2030年前后真正实现氢能的规模化、商业化。

“传统油气企业的另个优势在于资源及消纳优势。”余国说。从资源禀赋来看,国内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风、光资源大面积连片分布,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具备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利用和制氢等新能源产业的前提条件。此外,油气田矿权区范围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中石油规划计划部孔令峰等人在《油气田与风光电力融合发展研究》一文中提示,全国陆上现有油气采矿权面积达十多万平方千米,油气井数十万口,站场数万座,存量用地近千万亩,油气田企业发展风光发电业务潜力巨大。

“中国石化全系统用地总面积约200万亩。其中,适宜于建设新能源项目的低效利用土地、各种建筑屋顶、废旧装置顶面等,面积就达10万亩以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非常关注新能源发展,多次积极建言献策。他以中国石化为例,该企业年用电量近800亿度,且拥有自备电力装机能力和自有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部署炼化基地配套新增用电量约200亿度,对于绿电的消纳容量巨大。

国家层面上,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一优势。

在4月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启动会上,与会者除了“三桶油”外,还有国家电网。会议提出,要围绕“油气上游领域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想办法出措施,积极探索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能源供给体系。在需求端,油气生产用能要加快向电气化转变。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这一优势,是“三桶油”需要思考的地方。

另外,部分企业前期积累的技术也是优势之一。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离岸200公里范围内,我国近海和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22.5亿千瓦。截至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突破3000万千瓦,持续保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然而,近几年,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已趋近饱和,全球80%以上的海上风电位于60米以内的近海海域,而深远海可开发范围更广,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风频更优质。“未来大型化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表示,预计到“十四五”末期,他们将会研发出20兆瓦的风电机组,拥有更优质风能资源和更少人类活动的深远海是未来风电的主战场。

落子有声

把时间拉到遥远的1997年,一家名为“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刚刚成立。它的探索领域是地热。这是中国石化成立最早的新能源公司。

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能够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不受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平均能源利用率远高于太阳能和风能。

2009年,新星石油与雄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采取“取热不取水”的模式,使地热开发进入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轨道。2016年,北沙乡沙辛庄村作为首个地热代煤试点村,当年建设当年供暖,为525户村民供暖。

如今,新星公司在雄县地热供暖能力达530万平方米,打造了城区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的雄县模式。曾经一到供暖季天就灰蒙蒙的雄县,摇身变为新星公司打造的第一座地热供暖“无烟城”。

2021年7月,中石化新星公司雄县地热开发项目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被业界称为“雄县模式”。

随着雄安新区开发建设,中石化新星公司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上主动作为,将“雄县模式”升级发展为地热能开发利用“雄安模式”,为新区建设提供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

“目前,中石化新星公司在雄安三县共建成清洁供暖供热站超过百座,敷设供热管网约540公里,供暖能力超10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700余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准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1.5万吨,相当于植树17.5万棵。”新星公司地热能开发首席专家兼市场开发部经理刘金侠说。

据刘金侠介绍,新星公司大力拓展城市洁净能源集成业务,建设成为了全球最大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暖面积的30%以上,惠及百万余户居民,助力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建成10座地热供暖“无烟城”,地热服务已辐射50多个城市。

这是中国石化在新能源布局中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三桶油”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资源优势等,在新能源领域多点发力,小有突破。在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化招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三桶油”作为业主方的身影。

中国海油斥资20亿成立的风电公司——融风能源,本着低成本、市场化的原则,先近浅海练兵,后深远海发力,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业务。公司成立两年后,2021年10月19日,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

作为中国海油首个实现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风电“抢装潮”期间设备及材料供货紧张、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海上作业资源紧俏和作业海域海况复杂等多重难题。与江苏区域同类型风场相比,该项目曾创造建设速度最快等多项行业之最,并建设形成了中国海油大型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五大管控体系,培养了可以支撑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快速建设的人才队伍。

这被视为中国海油加码实施新能源战略迈出标志性一步。如今,公司已对国内沿海风能资源进行了前期基础研究,主要布局在海南、福建、广东、江苏、山东等几个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份,重点是发展中远海漂浮式风电。

“双碳”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定位已发生巨大变化,由原来的补充能源,转变为未来的主体能源。可以看出,“三桶油”分别确立了自己的新能源转型战略目标,并与时俱进地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板块,使其更为多元、全面。这也有利于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构建多能互补格局,真正转型成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1 阅读:544
评论列表
  • 2023-04-23 16:57

    对啊,新路就是油价“新高”,步步高升,不到28元不止!

中国石油石化

简介:传播有价值的声音,打造有价值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