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焦作人(13人)

燕哥看历史 2024-04-21 09:28:31

1、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 (今河南温县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权臣、 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文贞,后改为文宣。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司马师

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与父亲司马懿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内政上,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军事上,司马师也曾用计于新城之战中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昭

字子上,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同母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册封新城乡侯,历任散骑常侍、议郎、卫将军。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去世后,拜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后,拥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灭亡蜀汉,受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文王,同年十二月,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 [48-49]追谥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崇阳陵。

4、司马炎

字安世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开国皇帝 (266年2月8日 —290年5月16日 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 。咸熙二年(265年 ),拜相国,袭封晋王。同年 ,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建立西晋 ,改元泰始。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咸宁五年,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

5、司马芝

字子华,河内温县人。

司马芝年少时为书生。后赴荆州避乱时遇到贼寇,仅司马芝守护在老母身旁。贼寇看其是孝子,认为杀之不义,遂免于被害。此后,家居十余年,躬耕垄亩,照顾老母。 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马芝投靠曹操,任菅县长。 在任期间,执法严正,不畏强暴。地方豪强郡主簿刘节拥宾客千余家,都不服徭役。司马芝强迫刘节代替宾客远行。时人称许他“以郡主簿为兵”。历任广平令、大理正,甘陵、沛、阳平太守,皆均有功绩。

黄初年间(220年-226年),入为河南尹。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不久,曹洪乳母与临汾公主侍者共犯刑律,被押在狱中。卞太后派人说情,司马芝不应,还上书明帝,要求依法诛罚,明帝应允。后为大司农,主张“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得到魏明帝曹叡的赞同。 后卒于任上。

6、司马朗

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

司马朗年少时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最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7、司马望

字子初,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宗室重臣。司马朗的养嗣子(本为司马孚次子),晋宣帝司马懿的侄子。

司马望早前过继给司马孚的长兄司马朗为后,在曹魏历任平阳太守、洛阳典农中郎将等职,封永安亭侯。后升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为魏帝曹髦所亲待。当时他的堂弟司马师、司马昭相继辅政,掌握大权。司马望因为被曹髦宠待,所以感到不安,于是请求外出任职,担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在任八年,威化明肃,多次抵御姜维的进攻,保卫曹魏西陲。后来被征入朝为卫将军、中领军,掌禁军,累迁至司徒。西晋建立后,司马望受封义阳王,多次统率中军抵御吴国的进攻,官至大司马。

泰始七年五月辛丑日(271年6月17日),司马望去世,年六十七,谥号“成”。司马望为人吝啬,颇喜敛财。他死后,家中金帛堆积如山,因此被世人讥讽。

8、司马孚

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更未直接参与司马氏废立魏帝的谋划。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马孚去世,年九十三。晋武帝为其举哀三日 ,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9、司马馗

字季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晋宣帝司马懿的四弟。

官至鲁国相,受封东武城侯,卒于任上,获赠太常卿,谥号为戴

11、王象、

字羲伯,河内郡(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文学家。

文采温雅,人称儒宗。少时孤贫,为人仆隶,得到杨俊的赏识和帮助,后又受到五官中郎将曹丕礼遇。曹丕称帝后,王象为散骑侍郎,转任散骑常侍,领秘书监,封列侯。因解救杨俊不成,发病而死。

12、韩浩

字元嗣 ,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韩浩聚徒众护县。河内太守王匡征召韩浩为从事,领兵在盟津拒抗董卓。董卓执其舅杜阳招引韩浩,韩浩不从,因而知名。袁术任命韩浩为骑都尉。后夏侯惇奇其才,使韩浩领兵跟从征伐。韩浩与史涣因忠勇而闻名,都是曹操的心腹将领,被委以执掌禁军的重责。时荒乱乏粮,韩浩议急农救荒,曹操遂兴屯田,升任韩浩为护军。随军攻克柳城,改任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封万岁亭侯。从破张鲁,议者欲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军。曹操不舍韩浩,带他回到都城。韩浩死后,其养子韩荣继嗣爵位。

13、常林

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

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

0 阅读:47

燕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