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很多人熟悉巴金,是从他的作品开始,字里行间都是真挚;而喜欢巴金,则是从他对妻子超越生死的深情开始。
把去世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33年,这样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动容呢?在巴金的后半生里,他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发妻的爱意。
从“笔友”到“奔现”1904年,文学巨匠巴金出生了。从小巴金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再加上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的思想特别新潮。
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浪潮中,巴金就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进步书刊中的知识和精神,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用“笔”救国。
1920年,巴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外国语学院。在这里,他不仅可以读到国内的好书,而且还能接触到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也更加坚定对文学的热爱。
读书、写作、参与文学活动,成了巴金生活的全部,他就像“小文学谜”一样,整天泡在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里。1922年,对于巴金来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他终于向作家梦想迈出第一步。
多年的文学积累和素养,让巴金有幸在《文学荀刊》上发表了自己第一篇诗作。看着自己的作品被登录在报刊上,巴金觉得很有成就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他很清楚,文学是没有止境的,既然决定走出了第一步,那日后就要更努力、更坚定地走下去。1927年,已经做过两年编辑的巴金决定出国学习,彼时他23岁。
在众多国家中,巴金选择了去法国留学,因为这里有他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1928年,巴金学成归国,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这一次,他不再是小打小闹地写写诗词,而是开启了长篇大作。
大家熟悉的作品《家》,就是1931年开始连载的作品,历时两年才完工。这部作品成就了巴金,让他成了无数青年心中的“灯塔”,也让他遇到了此生挚爱——萧珊。
那时候的车马很慢,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31岁的巴金收到了18岁萧珊的来信,从此开启了独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最开始,萧珊是巴金的粉丝,和所有文学青年一样给喜欢的“偶像”寄信,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烦心事。
也正是这封信件,让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慢慢产生交集。知道自己比萧珊年长,巴金就像“大哥哥”一样,在回信中替这位“小友”解疑答惑,如同朋友一般聊天。
一开始,两人只是像笔友一样交流;可慢慢地,萧珊对这位“偶像”产生了不同的情愫,萌发了想要见面的想法。据巴金后来回忆:初次见面的时候,他就被眼前那个漂亮、开朗的年轻女孩吸引,觉得她很有人格魅力。
虽说此时的巴金已经是知名的大作家,但是在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女孩面前,还是会自卑、胆怯,连勇敢接受爱意的胆量都没有。可是巴金很清楚,自己对这个年轻的女孩动了心。
勇敢追求爱人相爱的人,又怎么会在意年龄呢?萧珊喜欢眼前这个成熟、稳重,能写出长篇巨作的巴金,至于他的年龄有多大,她一点都不在意。
而巴金的犹豫,也恰好说明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知道自己年龄小,害怕是一时冲动,将来后悔。从第一次“奔现”到后来的相处,萧珊越来越坚定自己的选择,面对巴金一次次地拒绝,她也从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倒是巴金,他有些坐不住了,认真地对萧珊说道:“你现在还小,我害怕你的爱是一时盲目,将来长大后会后悔。”“如果再过两年,你变得成熟,还是初心不改并且不嫌弃我老的话,咱们就在一起。”
巴金的这些话就像“定心丸”一样,让萧珊的爱意更加浓烈,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时间一晃到了1944年,此时的巴金已经40岁,在那个年代属于“大龄青年”。这一年,巴金决定不再逃避自己的内心,接受眼前这个追逐自己好几年的姑娘,两个人喜结连理。
从他们初次见面到结婚,已经过去近十年的时间,可两人的感情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在经历诸多事情之后,变得更加坚固。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是在好朋友的见证下,举行了特别简单的仪式。
婚后夫妻二人的生活很平淡,但是却格外地幸福,是他们梦寐以求多年的生活。两个人一起读书、写作,享受着彼此的陪伴,“灵魂伴侣”在这一刻变得具象化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巴金和萧珊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们不得不离开上海躲避战乱,在那段动荡不安的日子里,两个人相互扶持,感受着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这些经历,也让巴金更加珍惜和妻子萧珊之间的感情,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真的很不容易。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和萧珊的生活才慢慢稳定下来,再次回到上海生活。
这一次,巴金继续从事文学写作工作,而他的妻子萧珊则从事翻译工作,两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配合得极其默契。
经历生离死别原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谁曾想赶上特殊时期,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家巴金被批判,成了劳改犯。他怎么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被批斗、被关押,那段黑暗的日子,若是没有妻子萧珊的支持,或许巴金很难支撑下去。
无数次,巴金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看着妻子鼓励的信件,他又重新燃起希望,因为家里还有等他的妻子和孩子。
巴金被关押的那段日子,独自在家的萧珊也不好过,可她从来不会诉苦,而是默默地承受着外界的恶意和家庭压力。1972年,备受折磨的萧珊被确诊直肠癌,她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那时候的医疗不发达,萧珊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幸运的是在她手术前夕,见到了她爱了半辈子的巴金。两个人怎么都想不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从此就要天人永隔。
接下来的三年,对于巴金来说最为痛苦,因为再也没有人等他回家,从此世间只剩下他一人。他取回爱妻萧珊的骨灰,将她带回属于他们的家,就如同妻子还在一般。
而后巴金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把妻子萧珊的骨灰放在自己枕边,陪着自己一起夜夜共眠。这个决定让周围的人感到震惊,大家都知道他和萧珊的感情很深厚,但是这样的决定还是让人很不理解。
以至于有些人觉得巴金“疯”了,认为她是接受不了妻子离世的打击,才做出如此疯狂的决定。其实巴金很清楚,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只是想让妻子陪在自己身边,因为那些年过得实在太苦了,能陪妻子的时间太少了。
之后,巴金又再次投入到创作中,他把对妻子的思念写在文字里,他的真情感动了无数人。
就这样,巴金和妻子的骨灰一起生活33年,在这些漫长的日子里,他一边用文字记录对妻子的思念,一边独自回忆他们的过去。
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他这一次终于能在另一个世界陪伴妻子。他的医嘱很简单,希望去世之后能和妻子萧珊的骨灰葬在一起,两个人永远都不要分开。
在遗嘱中,巴金再一次表达了对妻子萧珊的爱意,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长寿于他而言,就是一种折磨。
个人观点都说“自古文人最薄情”,可是这句话用在巴金身上一点都不合适。他的一生很漫长,活了整整101岁,但是却只爱了一个人,而且爱得赤城,毫无保留。
不敢想象在妻子去世的33年里,他的日子过得有多痛苦,毕竟是一个人守着他们的回忆过日子。换个角度想想,巴金也是幸福的,最起码这33年里,他过得很充实、很幸福,偶尔还能和“妻子”聊聊天。
巴金用行动证明,爱情的真谛不仅仅是甜蜜的享受,更是不离不弃的承诺。从他选择和萧珊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准备,哪怕在生离死别面前,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誓言。
结语回顾巴金漫长的一生,事业上他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爱情上又遇到了爱他、懂他的灵魂伴侣。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不知道巴金会不会在初次“奔现”的时候,就答应萧珊的追求,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那几年的时光。
参考资料:
鉴谈 2022.09.19 《妻子病故,他拒绝下葬,将骨灰放在枕边33年,晚年感叹长寿是折磨》
人物史鉴 2022.03.26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博书 2023.01.07 《妻子去世,巴金拒绝安葬,将骨灰放枕边33年,晚年感叹长寿是惩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