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媒一篇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最新出台的汽车进口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产业地震。这场被俄媒称为“美国经济自残”的制裁行动,不仅重创传统汽车强国,更意外推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在中美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俄罗斯专家深入剖析了这场贸易风暴背后的三重真相:美国保护主义如何反噬本土经济?中国是否真能坐收渔利?俄罗斯汽车产业又该如何把握变局中的机遇?
以下为俄媒报道:《俄罗斯的利好:特朗普重创全球汽车巨头!》
特朗普终于兑现承诺,对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这无疑是对全球汽车巨头商业利益的重大打击,这位新任美国总统的举措将对俄罗斯汽车工业产生何种影响呢?
这位惯用中学生水平华丽辞藻的美国掌权者宣布,对所有海外生产的汽车加征关税。他坚信这将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迫使外国车企不得不赴美建厂。据美国媒体报道,该政策将于4月2日正式生效。
1.美国考虑不周的限制措施
尽管国际车企早有预期,但仍心存侥幸,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首先是日系车企:丰田下2%,本田下2.5%,日产下1.7%,马自达重挫6%,现代下4%。其次,大众集团下2.4%,保时捷下3.5%,梅赛德斯-奔驰下4%,宝马下2.7%,标致下5%。然这些仅是开始。
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本土车企也遭波及:拥有克莱斯勒品牌的斯特兰蒂斯集团凭空蒸发超5%,通用汽车下9%,福特下约1%。特朗普对此表示,"美国三巨头"活该受罚,谁让他们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和中国,而非专注本土发展。
2.美国媒体自曝失败
彭博社旋即哀嚎全球汽车业前景,这一点也不出所料,该媒体延续全球化叙事,用三分之二篇幅渲染电池制造危机,并老调重弹中国电动车威胁论。
若剔除政治化修饰,其分析师结论令人沮丧:“若您曾幻想中国不主宰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现在可以彻底死心了。”
彭博社认为,最大受害者并非欧洲同行,而是日韩两国——占据美国汽车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专家质疑:若特朗普真要重振美国就业,为何剑指两大亚洲忠实盟友?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以215亿美元投资额成为在美最大外资来源国,签署多项新厂建设协议。日本则通过7830亿美元直接投资(占美吸收外资总额15%),构建了数十年的经济纽带。
彭博社讽刺道,轻率的贸易限制向来会反噬始作俑者。2018年3月特朗普钢铝关税政策,数月内就造成46亿美元成本激增和税收损失。
3.与俄罗斯有何关系?
尽管专家们将特朗普的独断专行视为政治冒险,并再次判定中国为赢家,但历史证明,这些末日预言往往落空。俄罗斯车主无需为西方内讧窃喜,更不必在意中国所谓的胜利——北京始终与莫斯科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尤其在当前局势下。
丰田、宝马、奔驰,甚至令人反胃的大众和雷诺,短期内都不会消失。诚然,在各方达成妥协前,它们将面临困境。但和解终会到来,且为时不远。因此,关于西欧车企消亡的传闻实属夸大。
那些期待受挫的欧美亚车企转战俄罗斯弥补损失的想法,纯属无稽之谈。在母国政客正式解除制裁前,它们绝不会贸然来俄。至于能否获准进入,这个次要问题短期内根本无需考虑。
总结: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砸向盟友时,其“自残式制裁”已让通用、福特等本土企业付出惨烈代价。历史反复证明,以邻为壑的贸易战终将反噬自身,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或许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