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宋朝年间,黄州有一位男子,名唤张学胜。年方十八岁,自幼喜爱读书,性格开朗、温顺。只他因一心向学,毕生愿望便是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
对于儿女情长之事,他从来不感兴趣。正因此,张学胜从不说媒,一直单身。
十八岁这年,科举考试临近,张学胜收拾好行李,准备进京考试。爹娘见他如此执着,也不再劝说,由他去了。
这天一早,张学胜背起行李,辞别爹娘,随后走出村子,朝着汴京城走去。
此次赴京赶考,是张学胜长这么大以来,头一次出门。欣赏着路上的风景,张学胜倒没觉得很累。走到第四天的黄昏,突然天空下起了雨。
此时的张学胜正走在荒野小路上,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让张学胜一时不知所措。他本想着找家客店或者人家投宿一晚,没想到走了将近一个下午,居然连个人家都没有看到。
眼下雨越下越大,周围又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这让他乱了阵脚。
就在此时,一道闪电突然从天而降,张学胜吓了一跳,随即迈开步子朝着前方跑了起来。
此时,夜幕也已经降临,周围黑黢黢的,时而有闪电照亮这片荒野。张学胜有些害怕,一股脑地往前跑着。
忽然,一句喊声传来:“年轻人,快来这里!”
只见黑暗之中,亮起一盏亮光,那声音正从亮光处传来。张学胜没有多想,径直朝着亮光处跑去。
离得近了,他才看清。原来那是一座破旧的庙宇,门口站着一位年迈的老者,此时正一脸僵笑地看着他。
“快进来躲躲雨吧!”老者继续说道。
“多谢老伯!”张学胜躬身拱手说道,随后走进了破庙。
昏暗的破庙里,只有老者一人。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放着半根蜡烛,烛火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着。
“年轻人,你这是去哪里?”老者询问道。
“我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走了多半天的路,还没找到客店,谁想到居然遇到了这场大雨。”张学胜有些无奈地说道。
“呵呵!没想到你是个书生,你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啊!”
“老伯夸赞了,我是第一次去考试,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呢!您这是去哪啊?”
“我家就住在前面,回家路上碰到了这场大雨,就来破庙里避雨了。”
“您也赶上雨了么?”
“是啊!好在我对这附近很熟悉,要不然可就惨了,呵呵!”
张学胜正点头应承着,忽然看向老者的衣服,却发现老者的衣服根本就不湿,再看老者的鞋子,干净无比,连一点泥水都没有,这般怪异的现象让张学胜心里一凛,他暗暗说道:“这老头恐怕不寻常!”他一下子变得谨慎起来。
“年轻人,你这般优秀,应该已经成婚了吧?”老者询问道。
张学胜看了他一眼,说道:“还没有,眼下考试重要,儿女情长的事,以后再说了!”
听闻此话,老者吃了一惊,劝说道:“这有何冲突?我倒是觉得,你若是娶了媳妇儿,她还可以为你分担一些。正巧我小女儿也是单身,你若不嫌弃她,我亲自做媒,如何?”
适才张学胜已经有了警惕之心,而他与老者只是一面之缘,听闻老者要亲自做媒,将小女儿许配给他,他越发觉得眼前的这个老者有怪异。
张学胜思忖一下说道:“多谢老伯的好意,在下不想说亲,您还是另选他人吧!”
听闻此话,老者愣了一下,原本有些笑意的脸,瞬间变得铁青起来。
张学胜窥视到了老者的表情变化,再次提高了警惕,一只手慢慢地伸向了怀里。
张学胜的父亲,曾结交过一位道长。两个人是过命之交,关系可以说是情同手足。那道长时常到张学胜家里做客,那次道长听闻张学胜要到京城参加考试,于是就送给他几张道符防身,据说可以用来驱邪。
临行前,张学胜就将道符塞进了怀里。面对老者不同寻常的表现,张学胜一下子就想起了怀中的道符,心里盘算着伺机扔向那老者。
“年轻人,你可不要后悔,我那小女儿天生丽质、乖巧伶俐,要是错过了,你必将遗憾终生啊!”老伯面无表情地说道。
“多谢老伯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张学胜话音刚落,外面的雨突然停了。
“雨停了,在下还要继续赶路,失陪了!”言罢,张学胜背起行李就要往外走。那老者赶忙拦住他,说道:“年轻人,随我去家中看一看,若是对我小女儿不满意,你再走也无妨!”
张学胜没有说话,朝着老者躬身作揖,随后他走出破庙。
就在此时,老者突然大喊一声:“不知好歹!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了!”
张学胜只觉得身后传来一阵凉气,回头一看,只见那老者已经飘到了身前。
“果然有异!”张学胜暗叫不妙,随即抽出手来,将一张道符贴在老者的胸前。
本是一介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老者觉得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他制服。可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掏出了道符!
“你不是书生吗?怎么会有道符?”老者双目圆瞪,脸色由铁青变成了土灰色,极为难看。
张学胜见道符起了作用,他心中笃定,眼前的这个老者,绝对不是常人!
只见道符发出了黄色的光芒,照得张学胜一时睁不开眼睛。那老者此时如同被千万只蚂蚁叮咬一般,浑身开始抽搐起来,五官变得有些扭曲,张开嘴大声求饶道:“年轻人,我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少侠高抬贵手,饶我一次!”
“这把年纪了,居然还要出来害人,这便是对你的惩罚!”说完,张学胜又掏出一张道符,就要再次扔向老者。老者吓得浑身发抖,祈求道:“少侠,我有难言之隐,还请高抬贵手啊!”那老者蜷缩在地,全身泛着黄光,开始翻滚起来。
听闻老者有难言之隐,张学胜心生好奇,于是收手,询问道:“那你就说说你的难言之隐,若是骗我,我绝不轻饶你。”
“不敢诓骗少侠!”老者言罢,遂将他的难言之隐告诉了张学胜。
原来,这位老者名叫李宗山,本地人,家住小镇东面。有一个女儿,名叫李翠。李翠年方十八岁,生得十分漂亮,那时还未出阁。
不久后,有次外出,李翠遭到歹人的毒手,被害后扔进了荒野外的大河里。
找寻了约有半个月,李宗山得知女儿被害。虽说不久后此案告破,但他心疼女儿,每日哭泣,不久后因悲伤过度而赴了黄泉。
女儿未出阁,而且遭了毒手,李宗山觉得对不起女儿,于是就想找一位人品好、有学识的男子,与他女儿配婚。如此这样,也算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
于是,李宗山就经常在破庙附近出没,留意过往的路人。恰巧张学胜路过此地,李宗山早就看出了他身上的书生气息,这才喊他到破庙里避雨。
本想着张学胜会贪恋女色跟他走,没想到张学胜从李宗山的衣服上看出了端倪。不但没有上当,还怀揣道符,折磨得李宗山叫苦不迭。
听了李宗山的陈述,张学胜觉得他们父女俩十分可怜,于是就将道符揣进了怀里,朝着李宗山说道:“此事当真么?”
那李宗山不敢怠慢,赶忙说道:“官府已经破案,为我闺女沉冤昭雪了。少侠若是不信,可以到小镇上打听一下。”
李宗山说得肯定,张学胜没有再追问。少顷,张学胜说道:“既然已经沉冤昭雪,就不要再招惹是非了。你回去也劝劝女儿,不要揪着此事不放手,你们俩赶快投生转世去吧!”
“嗯!多谢少侠高抬贵手,我这就回去,以后不再来阳间惹是生非。”李宗山说道。
“既然如此,你快些回去吧!”
“这座破庙不安全,我保护少侠,现在就去镇上歇息。”
张学胜不熟悉此地的情况,听闻李宗山如此一说,本身胆小的他,也不敢夜宿破庙,随后跟随李宗山走出破庙,趁着夜色朝着小镇里走去。等到了小镇门口,李宗山才离开,张学胜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了。
翌日一早,张学胜打听李宗山的情况,果真如李宗山所说,张学胜的内心里泛起了一层涟漪。
“希望你们父女俩能快些去投生,都能找个好人家!”张学胜小声嘀咕了一句,随后背起行李,继续赶路。
此次进京考试,张学胜榜上有名。后来,张学胜做了一名知县。他心系百姓,秉公办案,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自从走上仕途的那年起,每到逢年过节,张学胜都会去小镇外的墓地里,祭拜李宗山父女俩。他一生平安,没有出过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