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边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开“点名”,指责中国援建公路质量堪忧;另一边是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击,斥责美方言论失实。
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对华援助项目的质疑,直接将两国推向舆论场。
美高官“碰瓷”中国基建,这出戏演砸了!2025年4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跑到圭亚那,心思显然不在加勒比海,而是又一次对准了中国。

他对外宣称自己坐车行驶在中国援建的圭亚那公路上,结果一路颠簸,差点“脑震荡”,以此暗示中国基建不行,想让加勒比国家转投美国的“替代方案”。
这话一出,舆论场瞬间炸锅。中国媒体迅速跟进,矛头直指鲁比奥的离谱言论。

真相很快就大白了,圭亚那政府立即澄清,鲁比奥说的公路根本不是中国建的,而是圭亚那本地企业修的“英雄大道”。
这条路从2023年启用后,确实因为施工标准低、监管不到位,修修补补好几次了,但这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更直接的是,圭亚那前公共工程部长大卫·帕特森也公开证实,鲁比奥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4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在记者会上对此事进行了严厉驳斥。

他明确指出,美方所说的道路项目与中国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圭亚那方面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并反问这位美国国务卿,为什么要捏造事实,睁眼说瞎话,散布谣言。
与其费尽心思抹黑中国,不如实实在在为地区国家做些好事。

对比鲁比奥的信口开河,中国在圭亚那的基建成果却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
中国基建:用实力说话中国企业承建的2800米长的新德梅拉拉河大桥,是南美洲最长的斜拉桥,极大提升了当地交通效率,获得了圭亚那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扬,成为中圭合作的典范。

中国这些年一直踏踏实实地搞合作,讲究的是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出力、一起受益。你看这桥就是中国用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实实在在地帮助圭亚那发展经济。
但有些人,心思就没那么纯粹了,总想挑拨离间制造紧张气氛。

这些年,美国经常给“一带一路”项目贴上“债务陷阱”“质量低劣”等标签,试图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

可事实胜于雄辩,多个国家的官方机构、还有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都拿出报告说了,中国的基建项目,在技术上、成本控制上、工期管理上,那都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基建问题一大堆。比如,加州高铁项目成本严重超支,每公里造价高达1.4亿美元,至今都没完工。纽约地铁老化率超过60%,安全隐患严重。

再看看中国在高铁、5G基站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被世界银行等机构列为发展典范。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
鲁比奥这次的言论一出来,国际社会不少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表示对美国这种做法很不满。毕竟,真心实意帮助别人发展,和处处使绊子搞对抗,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南美洲小国圭亚那又一次站出来,公开驳斥了美国政客鲁比奥的离谱言论,并且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支持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这事还没完,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媒体也纷纷站出来为中国的基建合作模式说话。他们批评美国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竟然不惜歪曲事实挑拨离间。
面对这种无端的指责,中国一直都是拿出事实说话。我们的回应很有力,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告诉他们面对外部的干扰应该怎么应对。

就像我们外交部发言人说的那样:“那些想用谎言来阻挡历史前进车轮的人,最终肯定会被事实的洪流淹没。”这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力量。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

中国一直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的基建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但反观某些国家,还抱着冷战时期的那套思维不放,这种做法不仅对国际合作没有好处,也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未来,国际社会真的要更加警惕和抵制这种政治上的小动作,大家一起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推动基建合作朝着更加开放、透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实现人类共同的繁荣。
信息来源:《鲁比奥称中国建的公路“使他差点脑震荡”,外交部:为什么睁眼说瞎话?》,人民日报,202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