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如今已经进入秋分节气,秋分后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北方的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如果我们想要种植秋冬季节可食用的蔬菜,那么到了秋分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下面我向大家分享可以在秋分节气种植的6种蔬菜,好吃易成活,几乎不用打农药,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不愁秋冬季节没有新鲜的蔬菜吃。
豌豆尖豌豆除了嫩籽粒可以当蔬菜食用,其植株的嫩尖也可以食用。豌豆尖营养丰富,吃起来口感柔嫩清香,在餐桌上是一种上等食材,深受食客喜爱。
特别注意,这里的豌豆尖可不是超市卖的“豌豆苗”,豌豆尖要在豌豆尚未开花前采摘,采摘时掐取植株顶端的2至3公分,用豌豆尖来下火锅可是绝配。
豌豆是一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可以正常的越冬,在秋分前后种植豌豆,到了11月中旬即可采摘豌豆尖,可以连续采摘两三次。
豌豆尖的种植很简单,我们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把土壤耙平整细后撒播豌豆,一般播种后五六天即可出苗。在植株生长期我们尽量保持土壤湿润,可以追施少量的尿素,这样豌豆尖就会长得很肥嫩。
荠菜荠菜味道鲜美,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耐寒能力强,秋分后我们可以放心的种植。
土壤选择: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我们宜把它种植在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上,这样的土壤可以让荠菜长得更加旺盛肥嫩。
播种:荠菜的种子非常细小,在播种时我们可以混合沙土一起撒播,播种后轻耙表土,然后把土壤浇透,一般播种后3~4天即可出苗。
施肥:基肥我们可以结合整地每亩施入1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当荠菜长出2片真叶后,我们可以结合浇水每亩撒施5公斤尿素;荠菜出苗20天后进入生长旺盛期,我们可以每亩结合浇水追施10公斤尿素,以促进荠菜旺盛生长。
荠菜植株矮小,在生长期我们要注意拔除杂草,以防杂草淹没植株。
采收:荠菜播种40后天我们即可采收食用,采收时我们可以“采大留小”,可以一直采收到来年3月下旬,可以保证秋冬春季节都有蔬菜食用。
香菜香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蔬菜,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香菜喜凉耐寒,能在零下10℃的环境中安全越冬,秋分可以放心的种植。
很多人在种植香菜时会出现出苗慢、不出苗的现象,其实种植香菜我们只需掌握4点即可:
1、掌握适播期。香菜的生长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当温度超过20℃时香菜会停止生长,每年的9月至10月上旬是秋香菜的适播期;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中旬是越冬香菜的适播期;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底是春香菜的适播期。
2、种子破壳。香菜种子的外壳坚硬,直接播种出苗非常慢,香菜在播种前我们要进行破壳处理,让种子一分为二,这样可以加快种子出苗。香菜的种子破壳后我们可以用冷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用湿纱布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催芽,这样有利于苗齐,可以大大提高出苗速度。
3、播种深度。香菜种子不可播种太深,播种太深会导致种子不出苗,播种深度宜控制在1公分左右。
4、水肥管理。香菜在播种前我们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充足的农家肥以及少量复合肥做基肥;当香菜长到10公分高时进入生长旺盛期,我们可以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以促进香菜旺盛生长。香菜喜湿,在香菜生长期我们宜勤浇水,尽量保持土壤湿润。
茴香茴香原产于地中海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其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
茴香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每年的2月至10月都是茴香的适宜播种期。茴香以直播为主,播种时每亩的用种量在3公斤左右,播种后轻耙表土即可;茴香幼苗期生长缓慢,待植株长到5公分高后,我们可以浇腐熟的稀粪水;茴香在生长期很少患病虫害,在生长期我们可以根据植株的长势,追施一到两次尿素,以促进植株生长。
乌塌菜乌塌菜是一种典型的耐寒蔬菜,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20℃,能耐零下10℃的低温,秋分节气正是适宜的播种期。
乌塌菜一般需要育苗移栽,播种时我们可以撒播或者条播,播种后3天种子即可出苗,播种后30天我们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时间距控制在30公分左右。
乌塌菜的根系比较浅,在生长期我们要多浇水多追肥。乌塌菜在刚移栽后的5天内,植株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弱,我们最好每天傍晚浇一次水;当乌塌菜移栽10天后,我们可以浇一次腐熟的稀粪水,以促进幼苗茁壮生长,随着乌塌菜的生长,我们可以浇较浓的粪水。
生菜生菜也是一种喜凉耐寒的蔬菜,每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9月至10月都是生菜的适宜播种期,秋分前后我们可以放心的种植。
种植生菜我们宜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质土壤,生菜播种后我们盖一层薄薄的细土,然后把土壤浇透,有条件的覆盖薄膜或者稻草保墒,待幼苗出土后我们及时揭掉覆盖物。
生菜喜湿,土壤干燥会导致生菜吃起来有苦味,我们宜每隔三四天浇一次水;生菜分为皱叶生菜和结球生菜,对于皱叶生菜我们可以追施氮肥,而对于结球生菜我们还需要增施钾肥。
总结,进入秋分节气,我们种植蔬菜要抓紧时间了,以上6种蔬菜我们可以放心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