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用大白话怼美方:如果中国军援俄罗斯,俄乌还能打到现在?

寂静夜晚的低语 2025-01-21 16:23:32

联合国安理会大厅内,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地时间1月16日,一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公开会议正在进行,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对中国发起了连串指责。

她声称中国一直在为俄罗斯打政治掩护,暗中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甚至扬言“中国是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

耿爽,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这次没有选择用外交辞令回应。

他直接用一句大白话回击:“如果中国当真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那战场局势早非如今这般模样了。”

这句话简单却有力,瞬间在会场内激起涟漪。

作为全球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第一的国家,这句话背后的分量不言而喻。

美方代表的表情瞬间凝固,原本咄咄逼人的气势顿时消减大半。

面对中方如此直白的陈述,她一改此前的强硬姿态,表示“如果中方不喜欢,美方可以停止指责中方支持俄罗斯的战争行动”。

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转变,恰恰印证了耿爽那句大白话的威力。

各国代表心知肚明,以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若真要介入这场冲突,战争走向必将完全不同。

从无人机到智能武器,再到精确打击装备,中国的日产能力足以让战场态势在短期内发生质的改变。

以无人机为例,从多旋翼无人机到自杀式无人机,从微型无人战车到仿生无人侦察机,这些装备的量产能力令人惊叹。

更不用说中国在单兵反无人机器材、智能化无人机器人以及高功率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高科技装备上的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俄军一天在战场上投入的无人机数量仅为3000多架,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北约全力支持下的乌克兰面临严峻挑战。

而中国在远程打击武器上的优势更是显著,特别是在榴弹炮和火箭炮领域,其精度可控制在几米之内,配合无人机引导,精确打击能力甚至超过了美军引以为傲的“海马斯”火箭系统。

这种实力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从最初的仿制到自主创新,从量产能力的提升到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国军工产业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当今新兴军事科技领域,中国已不再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而是跻身创新前沿,在某些领域具备了降维打击能力。

面对如此实力对比,美方还能继续炒作所谓“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议题吗?

耿爽的话道出了多方的心声。

首先,这是中国作为和平使者的坚定表态。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多次提出和平倡议,积极推动对话谈判。

这句话恰恰体现了中国拥有强大实力却选择不介入的和平立场,印证了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反复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同时,这句话也道出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在美西方不断升级对俄制裁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却选择了不跟随。

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土耳其保持与俄正常贸易,巴西拒绝对俄单边制裁。

这些国家的抉择背后,是对美式霸权的集体省思。

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之所以敢于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在工业、科技、军事等领域的长足进步。

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德日三国总和,当一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发世界最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当一个国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底气自然就来了。

这种底气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打实的国力支撑。

近年来,从航天领域的“中国速度”到深海装备的“中国深度”,从高铁技术的“中国方案”到5G通信的“中国标准”,中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突破,都在向世界证明一个真理:实力才是最好的发言权。

中国不仅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更有坚定的和平立场。

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中国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着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耿爽的这番话不仅是对美方无端指责的有力回应,更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