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直男这个动物啊,还真的,挺简单的,包括变成熟都只有三种可能,一种是颓了,一种是继续梗直然后搞到孤寡,最后一种则是变得更加“弯”——别误会,我说的弯不是指什么变1变0变成都之类的意思,我说的这个“弯”,是指……
这么说吧,《精武英雄》里,船越先生问陈真:“年轻人,告诉我最强的拳是什么拳?” 陈真:“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爆发出来就是最强的拳。”说话这功夫还一拳砸碎一块石头; 船越先生:“哟,打得蛮好看的,可是我就从来没见过石头会打人,你要知道我们的对手,是会动的人。”
这段儿很哲理了其实,以前你要是问海贝的人,最强的随身听是怎样的,他们真的有可能回答你说:“给最大的推力!上最狠的素质!再做出最科学的曲线!”,就特别直男的一个思维路径。当然了这个路径也不能说错,因为这三件事都做到并不容易,他们也为此一直付出了很辛苦的努力,也因此得到了大家很普遍的肯定。
然而在这几年里,海贝这个直男品牌,竟然也颇为有过几款“音色流”的机器,也是推力大也是素质高也是底子正,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越来越重视音色和主观听感,就很有趣了。也不知道是跟好基友凯音产生了什么不可言说的化合作用,又或者是自己越努力越有感悟,还是玩了玩R2R之后诞生了更多想法和野心?
总之当海贝R6PROII在发布会PPT上打出“产品设计思路转变,拒绝力大声粗,不再盲目追求大力”这一行字的时候,我大概可以确定这牌子,弯了——不是那种产品弯了嘴上不承认而已,是真的从嘴到心都弯了。这是一件好事,类似一个男孩子想明白了“我不能老觉得我对她好我就理直气壮,得她觉得我是真对她好才行”,这牌子,真的,悟了。
以及外型这件事,这次大家普遍很震惊,虽然这个灭霸紫的调色,肯定有些人会觉得蛮骚的蛮入眼,也一定会有一些人觉得这个紫似乎在色系上太侵略了我不喜欢——没关系,他开始变了是最重要的,当一块砖开始在背面有弯曲的线条,当一个品牌由内而外的让你看到成长与蜕变,这怎么说都是一件令人乐见的事情,至少它的未来不再是那么易于被猜测,至少它的故事有了更多更开阔的可能,不是么?
海贝R6及R6PRO两个系列,毫无疑问是这个品牌的中流砥柱,起到的作用,不恰当的说,类似于3系在宝马中的地位。毕竟最早这个牌子就是拿这个系列出的道。之前的6系产品基本上都可以被归为“同价位同定位播放器里最为大推力大素质的代表”,加之海贝系统的日趋成熟,功能性也越来越丰富完善。所以你要是花个几千块买国砖,买个海贝6系我不敢保你听着会特别沉迷,至少也会觉得各方面都不花冤枉钱。推塞子基本就够用了,推低阻大耳乃至部分高阻大耳也够。
而本文主角海贝R6PROII,我拿回来煲了几天听了若干小时后(是的,这台机器我建议煲100小时,一开声明显有电容磨合不足的感觉),我发觉它的底色其实还是“同价位同定位播放器里最为大推力大素质的代表”——它使用了AK4191+双AK4499EX的豪华配置,采用MONO模式输出,数字模拟电路完全分离,支持DSD1024、PCM1536、MQA16X的极高规格,以及ALLIN音频架构+独立供电电源+NDK飞秒晶振。硬件上大电池、康宁大猩猩5.9屏+高通骁龙665,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A、AB两类耳放……总之在卷这件事上,现在国砖已经卷到国外品牌无法直视的地步了。而它的售价仅仅是4998元,这比大家的猜测明显偏低了至少1000块。
再说明白些就是,如果你想买个尽量性价比高的万元内播放器,那么海贝R6PROII完全值得你考虑,它具备极高的完成度,极齐全的功能性,以及特别Nice的性价比,在这个基础上它还具备挺吸睛的设计感,附送很好的握持感和包装盒内就配送的有意思皮套——说有意思是因为这个播放器是有点“弯”的,所以皮套背部一侧开有小口,用中式服装的叫法应该被形容为“侧襟开缝”,可以很方便的把播放器取出插入,光这一点,心思之细腻可见一斑(所以说是弯了嘛)。
以及界面也都做成了紫色,下载APP的话,会发现常用的那几个音乐APP也会是这个色调,不会存在桌面违和感。
声音方面,我先说推力吧,海贝的机器推力一贯的大,到了R6PROII这里,实际上以前我推塞子喜欢用中增益的做法似乎已经不合适了,试了试,开A类耳放+低增益对付大部分耳塞就十分OK,那么中增益就是留给对推力略大的塞子包括一些动圈,而高增益只能留给对推力需求比较变态的耳塞以及头戴们,从这一点你就看得出海贝之前堆推力都堆成啥样了,妥妥的性能过剩,所以各位朋友你首先不用担心它驱动力的问题,实在是过于富裕。
然后是声场,场感很大,形状很圆,场内很满——然后咱们看是跟谁比,跟自家大哥级别的RS8那些比肯定还是要小一整圈儿的,可若是拿来跟5K价位的竞品们做对比的话,这个声场就又阔得很大气了,属于边际感轻微,纵横拉开的室外感明显,在这个前提下它的层次感和定位感也都很优良规矩,却不能提供很精密感的体验以及很干净的背景印象,因为这次海贝R6PROII的声儿没有走纯粹的细腻流或者说素质流,所以不会在听感上过于给你强调这些,做到规矩优良就够。
声场和推力都够样子之余,它更容易给人的印象是整体的声音表达方式,不同于前作们的凌厉刚猛走向,这一代海贝R6PROII对音乐的表达是尽力想给你“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感觉——这事儿咱再延伸一些说吧,我们很多人想象的最佳听音环境是什么呢?是一个做了非常完善的声学装修的够大的房间,然后房间里摆着几百万的好器材好音箱,电源啊线材啊都弄到尖儿,音源也都是首版好录音的黑胶和CD碟这样子,就整体来说声音会很干净很无干扰吗,那叫一享受!
而这种环境,有么?有,太少了,你去音响展也听不到这种,因为毕竟都是酒店里的房间,声学装修首先你就别指望,国内能听到这种动静的地儿,都不能算多。
实际上我们去现场听音乐会的环境,往往也没法尽善尽美了,都不说隔壁座儿手机不静音这种闹心事儿,光是真实现场的背景和真实乐器的声音,都没有办法真的纯净到什么地步,这才是现实,所以我感觉这台机器的氛围感上来没有过于管纯净度和背景平整度,固然是受限于价位,也更有刻意为之的意思,它要的是一种烟火气。
低频首先就很有烟火气,甚至这个低频是我第四次在海贝的器材上听到明显的颗粒感(前面三次分别是R5、R5II、FC6),一种有实感且具备粗粝度的低频描述,一种倾向于形体饱满,一种不过分强调速度感和聚焦而重视整体氛围舒缓度的低频,当然了这不是说它拖或者慢,海贝是做不到臃肿的,它只是改变了自己,给了一个更为有韵味的低频,这个低频的细节写实又江湖,氤氲又平心静气,颇堪玩味。
中频亦是给出了不俗的颗粒感,前提是密度佳分离度也强,比起海贝之前的走位,这种调音的中频更加容易捕捉歌手的情绪,也更加容易以更饱满的厚实度来感染听者。乍一听似乎没有那么细腻甚至说不会很流畅,却补了很多实感进去,结象也会更大点,不再是“瘦金体”,这种适度的丰腴和粗粝是一种有趣的演化。当然了我听的时候基本都是A类耳放配置,这种感觉就会更强一些。
高频是很开阔的,这也是之前夸它声场的一个侧写,开阔而不刺激,不再锐利如倚天剑出鞘,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天高云淡,且高频的信息量表达十分不俗,细节抓得牢牢的,在这个价位这种高频除非你喜欢细锐的风格,否则这就已经是个满分答卷了,而且不油不腻,表达很客观审慎。
从搭配耳塞的角度来说,如果搭配偏阳刚圈味儿的塞子,海贝R6PROII有可能呈现出“男上加男”的效应,会趋于粗粝而少了些顺和,而若是搭配本身就较为注重线条感或柔顺度的那种就会互补出较为完美的效应,当然了这里我们不能排除个人喜好,它作为一台前端,底子和素质以及可塑性,都很良好。
总体来说,这一代海贝R6PROII,在海贝品牌历史上的地位,注定不一般。它的外形破了家族规矩,它的声音取向则往新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依然是大推力大素质大声场,却明显更注重音色,更注重表达的纹理感和颗粒感,不再一味求大求猛,而是换位思考希望消费者听着舒服听着舒心,全频段具备更多的厚实度、肉味儿、耐听度。这种风格的转变能收获多少认可,尚有待市场检验。但它自我突破之坚决大胆、性价比之毋庸置疑,以及外型之令人印象深刻则都是毫无疑问的了。世界在变,我们都在变,这种变化,会开启怎样的新征程,我很期待继续见证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