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话术·题外话》010
且说贾宝玉摔玉闹了一场,直到听了贾母骗他说林黛玉也有玉,只是姑母去世时随母亲葬了才没戴,这才罢休。可见时年还差一两个月就满八岁的贾宝玉,仍旧还是个小孩子。
等他闹完了,林黛玉的奶娘便过来询问贾母,关于林黛玉的住处安置问题。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当下奶娘来问黛玉房舍,贾母便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厨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又何必出来,闹你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锦被缎褥之类。(引程甲本第三回)
此处只是日常安排和对话,并不涉及一些高深的语言和话术,不过有几个题外话需要格外说明一下。
其一,林黛玉的房舍一直没安排,并非王熙凤不负责,而是她知道贾母肯定要把林黛玉放在身边照顾,所以才不做预先安排。果然,贾母心中早有定计,就是要先把林黛玉养在自己房中。
如此一来,既对外表达了对林黛玉的重视,让底下人不敢小看、欺负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能与外孙女朝夕相处,增进感情,让黛玉不会感到生疏惶恐。
其二,贾宝玉原本住在碧纱橱,也就是贾母套房间隔出来的隔断处。此处一般是贴身丫头的住所,如今给了孙子、孙女住,便在碧纱橱外又设了一张床。
贾母将林黛玉安置在碧纱橱,让贾宝玉住进暖阁套间与她一起睡,就有了“内外之别”。亲孙子是内,外孙女是外,贾母的分寸感极强。她对贾宝玉更亲近,如此对待林黛玉,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贾宝玉不想和老祖母住,既是他所说的怕打搅祖母休息,也是因为男孩子大了,不太愿意和祖母一起住。他去到碧纱橱外的大床上住,就在林黛玉隔壁,这才是让他顺心畅意的事。
其三,贾母又见林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叫雪雁。那雪雁年纪甚小,一脸孩子气,王嬷嬷又极为年老,肯定不能周到地伺候林黛玉,便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的,给了黛玉;其他待遇都和三春一样。
贾母这个安排是尽量不让林黛玉搞特殊,与三春的待遇相同,这样可以让邢夫人、王夫人心里舒服,也能让林黛玉更好地融入贾府。
但林黛玉又有所不同,因为她是外孙女,不是贾府的人,难免会受到一定的轻慢。所以贾母给出的最特殊待遇,是将二等丫头鹦哥(鹦鹉)“给”了林黛玉,以便更好地照顾她。这就是后来的紫鹃。
紫鹃是被“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晴雯、史湘云的翠缕一样,彻底分了出去,而不是像袭人那样是“派”去照顾贾宝玉,还在贾母名下。
贾母疼爱人的最高待遇就是赐丫头。而得到她这种疼爱的也只有贾宝玉、林黛玉和史湘云三人,他们也是最受贾母重视的孙子辈。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林黛玉带来的一老一小两个人:奶娘王嬷嬷与丫头雪雁,让贾母看得直皱眉,也就是说根本入不了眼。
王嬷嬷是奶娘,年纪大还情有可原,但雪雁被形容一脸孩子气,说明与贾府的小丫头素质差不多,根本比不上二等丫头,更别提鸳鸯、袭人这等一等丫头了。
林黛玉带着一老一小登门,比后来的穷姑娘邢岫烟强不了多少。雪雁也并不比篆儿强……之所以如此,源于林家当时的情况,这样的配置也符合实际。
林如海当时才步入官场,巡盐御史在明代为天下十三道御史之一,正七品,符合他前科探花的履历。清初也不过是六七品,且多由其他官职兼任。好处是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坏处是身处名利漩涡之中。
至于巡盐御史的“肥缺”,明朝多为一年一任,清初尤其在康熙朝,基本被曹家与李家把持。直到雍正后,出台养廉银子待遇,才成为合法的肥缺。否则就需要贪污。林如海就算再想贪污,也不可能一上任就敛财。他当时给林黛玉安排的随行人员素质,也符合六七品官家眷属的规制。
但在贾母这个荣国公诰命夫人眼中,可就相差甚远了。这就体现出贾家与林家在当时的差距。反倒林如海要是有更好的人手,绝不可能让雪雁跟着林黛玉进京,起码也要配置个像袭人、紫鹃这般得力的人才能放心。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外祖母家再照顾也不如自己家,哪有自己人贴心!除非是自己没有更好的选择。
正因如此,林黛玉初进贾府第一天,其实是紧绷而又紧张的。正可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