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前言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波罗的海国家,竟然能在国际舞台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澜?立陶宛,这个人口还不到300万的欧洲小国,近年来频频挑战中国的底线,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公然挑衅。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未如立陶宛所愿,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小老虎”,近些年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到底是什么让立陶宛如此“勇敢”?又是什么让它如今后悔莫及?
从盟友到对手:立陶宛的反华之路
谁能想到,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小国,竟敢挑战14亿人口的大国?立陶宛,这个默默无闻的沿海小国,近年来却频频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然而,这种存在感却是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为代价的。
立陶宛与中国的恩怨,要从苏联解体说起,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对社会主义阵营天生怀有敌意,1991年独立后,它迫不及待地投入西方阵营的怀抱。
可笑的是,立陶宛似乎把对苏联的仇恨也转嫁到了中国身上,这种“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幼稚逻辑,让人不禁怀疑立陶宛政客的智商。
从90年代末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4年声援台湾地区的“护台行动”,立陶宛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简直就像一个不懂事的熊孩子,总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2019年,立陶宛的反华情绪达到了顶峰,新上台的总统瑙塞达,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跟中国对着干,从无端指责新疆“人权问题”,到派遣议员窜访台湾,立陶宛的种种行为,无不在挑战中国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嘴长在别人脸上,气受在自己身上”立陶宛这种不自量力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立陶宛的这些举动背后,美国的影子清晰可见,小布什曾说过:“立陶宛的敌人就是美国的敌人”这句话成了立陶宛政客们的“立陶宛的敌人就是美国的敌人”让他们在反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立陶宛似乎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的甜言蜜语,最终只会让立陶宛尝到苦果。
挑战底线:立陶宛支持“台独”的冒险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立陶宛在反华的道路上,似乎打定主意要一条道走到黑,2021年,这个不安分的小国终于触碰到了中国的红线——台湾问题。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不容触碰的底线,然而,立陶宛却偏偏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它不顾中国的多次警告,执意允许台湾在立陶宛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
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国际社会公然支持“台独”立陶宛这种行为,就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大人的警告下依然要去摸电门,结果可想而知,必定是自讨苦吃。
不仅如此,立陶宛还变本加厉,多次派遣官员访问台湾地区,这种行为,在外交上被称为“窜访”,立陶宛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简直就是在国际社会上公然打中国的脸。
更可笑的是,立陶宛还在国际场合公开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这种行为,不仅挑战了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破坏,立陶宛这种小国,居然妄图改变国际社会的共识,真是不自量力到了极点。
然而,立陶宛的这些举动,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一直试图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而立陶宛则成了美国手中的一颗棋子,可惜,立陶宛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有意思的是,立陶宛在支持“台独”的同时,还想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2018年,中国招商局集团与立陶宛达成了克莱佩达港口建设协议,然而,仅仅一年后,立陶宛就毁约了,还美其名曰“项目危害国家安全”。
这种既想吃中国的饭,又要砸中国的锅的行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立陶宛似乎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不能太贪心,否则最后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事实证明,立陶宛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在玩火自焚,它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这个不到300万人口的小国,居然妄图挑战14亿人口的大国,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后果自负:中国的坚决反制
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立陶宛这只“纸老虎”,终于尝到了挑衅中国的苦果,面对立陶宛的无理挑衅,中国的反应可谓是雷霆万钧,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尝到了什么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2021年,中国毫不犹豫地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还要求召回立陶宛驻华大使这在外交上被称为“降级外交关系”对于一个靠对外贸易吃饭的小国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拳,立陶宛这下可真是自作自受,把自己架在了火上烤。
紧接着,中国开始了经济上的反制,要知道,中国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立陶宛连中国一个省的经济体量都比不上,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悬殊的。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立陶宛的进口规模为28.15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骤降至不到6.1亿美元,这种断崖式下跌,对立陶宛的经济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立陶宛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仅如此,2023年中国还彻底将立陶宛踢出了中欧班列的合作,这对于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欧洲物流枢纽的立陶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立陶宛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的“金饭碗”给砸了。
更让立陶宛始料未及的是,许多欧洲企业为了不得罪中国,纷纷将立陶宛从其产业链、供应链中剔除,这种连锁反应,让立陶宛的经济雪上加霜,立陶宛这下可真是自作自受,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
结果如何?立陶宛的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货膨胀率高达18.4%,位居欧盟前列,国家债务规模达到400多亿美元,占GDP比例超过90%;1300多家企业倒闭,近十万人失业,这些数字,无一不在诉说着立陶宛的经济有多么惨淡。
更可笑的是,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也跌到了谷底,总统和总理的支持率双双跌破10%,创下历史新低,看来,立陶宛人民也开始认识到,他们的政府究竟有多么不靠谱。
求助无门:立陶宛的困境与后悔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如今的立陶宛,可谓是自食其果,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窘境,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终于尝到了得罪大国的苦果。
2022年立陶宛向美国求助,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瑙塞达向拜登提出要求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结果被美国人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看来,美国人的承诺就像是海市蜃楼,远看很美,近看却是一场空,立陶宛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当成了美国人的棋子。
不仅如此,立陶宛提出的加强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的请求,也被美国人轻描淡写地踢给了台湾当局,这种甩锅的行为,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美国人的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告诉立陶宛:你们只是我们的一颗棋子,别想得太美,眼见美国指望不上,立陶宛又跑去欧盟求助。
然而,如今的欧盟自身难保,哪有闲心管立陶宛的死活?况且,欧盟的经济政策是用来对应大国的,立陶宛这种小国,完全吃不上一点政策上的福利
更糟糕的是,由于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立陶宛的经济与欧盟高度绑定,根本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经济问题。这下可真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无奈之下,立陶宛只好向中国低头,2023年3月,立陶宛向中国提出了借200亿美元的请求,并答应继续与中国合作建设克莱佩达港,这种态度的180度大转弯,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看来,立陶宛终于认识到了得罪中国的代价有多大。
然而,中国人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这种背信弃义的国家,中国自然不会轻易相信,立陶宛想要重新获得中国的信任,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俗话说,后悔药没有卖的,立陶宛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它的遭遇,无疑给那些跟着美国激进反华的小国敲响了警钟。
小国应该做的是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而不是充当某一大国的“马前卒”否则,最终的下场可能会比立陶宛更惨。
立陶宛的经历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在国际关系中,尊重他国核心利益、遵守国际准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中国在捍卫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立场坚定不移,任何挑战都将遭遇坚决回击,各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应当汲取教训,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资料:2022-01-17 人民日报海外版《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绝没有好下场(日月谈)》
中国日报 2021-11-20《中国大陆外交部强烈抗议 立陶宛批准设台湾代表处 主流官媒齐声痛斥“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