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关里的人都不喜欢写材料?

蝈蝈曾经事 2025-04-16 05:26:39

“幕后一身汗,台前靠边站”、“两眼一睁,忙到黑灯”、“过劳肥”,这三种说法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机关单位里写材料的辛苦和不为人知的付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很多人嘴上侃侃而谈,实际上也会写,一旦让他去写,脑袋摇得像拨楞鼓似的说自己不会,至于为何?大家都很清楚。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写材料呢?以我的经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写材料的辛苦真的不是一般的辛苦:费精力、费体力,考验人的耐力

当初大学毕业后,到一个区的区委办公室工作,岗位就是综合科材料撰写岗位,主要是为区委主要领导写各类讲话材料,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写材料累,而且是非常的累。

凡是区里开大会,领导的讲话材料基本上要修改七八稿,有的甚至超过十稿,从讲话的主题确立,到整个文稿的框架搭建,再到每一部分标题的确立,以及下面分几个层次等等,都是要集体研究打磨。等到整体架构确立后,才开始材料的具体撰写工作。有的时候已经确立好的材料格局被领导全面推翻,意味着又要重新来过。

平常正常下班根本不可能,加班加点才是正常,有的时候甚至是熬通宵,把你熬得怀疑人生。最关键的是:材料这个东西,不是熬时间就能熬出来的,有时候越熬越没思路,越没思路越愁,最终彻底陷入迷茫的境地。即便是现在,两办写材料的人有几个能够准时上下班的,都是在办公室里一遍又一遍打磨领导的材料。

写材料总结拔高真的很费脑细胞:粗中取精容易,无中生有困难

尤其是在写总结、经验介绍、典型发言等材料时,核心要把工作的特色、亮点和成绩凸显出来,再加上工整对仗的标题,完美地把日常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示出来。

如果平时各部门工作做的很扎实,各方面的工作做得都很好,总结提炼成绩一点都不难,只是取舍的问题,难就难在平时工作都是按部就班,仅仅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你在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特色亮点时,根本就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材料写到位、写出特色、写出让领导满意,那是非常有难度的,这就需要你具备语言总结拔高的能力了,或是在遣词造句上,或是在标题的草拟上,或是在材料的思路选择上等等,如此烧脑,脑细胞肯定死了不少,而且这个过程不是短暂的,而是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煎熬,也许就体现在躺在你办公桌烟灰缸里的烟头数量上。

写材料与个人职级提升很多时候是很难对应:你的能只是单一的能,而不是综合的能

写材料与提拔的关系不能说的过于绝对,如果你是在市、区两办给领导写材料的,或者在市级机关给主要领导写材料的,提拔重用的机会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直接服务主要领导,一方面确实是吃着辛苦,领导能看见也能感觉到,在有提拔的机会时,领导自然会想到你。

如果你只是在普通的机关或者下属单位一名普通写材料的,那你提拔的机会应该是不大的。主要是因为材料撰写工作是对大量素材的总结提炼升华的工作,而不是具体的业务工作,你对业务只需粗略的了解即可,能够准确应用到你的材料里,但要是具体从事业务工作,你所掌握的业务技能是根本不够用的。所以当业务部门岗位出现空缺时,你缺乏业务经验的弱点导致你没有机会得到提拔,反而是一直从事业务工作的人获得提拔的机会更大,正所谓“专业对口”。尤其在事业单位,岗位少、人数多,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写材料很多时候是挨累不讨好:领导风格、理念、思路得全方位掌握

一旦你从事材料撰写工作,意味着你被领导批评的机会变多。因为你写的材料符不符合领导的风格、理念和思路?是否是领导想说的、表达的?甚至你写的材料不如其他兄弟单位材料写的好,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你被批评的理由。尤其在单位领导调整的过程中,你原有的写作风格是否符合新任领导的风格?原来的写作模式是否满足现任领导的要求?等等,都会将你推到被批评的境地,甚至会让你怀疑自己究竟会不会写材料,还能不能写材料?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从事材料撰写的工作,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他都有明确规范的技术标准,以及上级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只要你按照既定的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再加上多用点心思,非常容易搞定工作,何况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由第三方来完成的。而写材料是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和技术参数的,很难去掌控,也没有人能帮得了你,完完全全要靠自己。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绝对不会写材料,但是已经没得选了……

0 阅读:77
蝈蝈曾经事

蝈蝈曾经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