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李斯被杀后,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定哥讲历史 2023-12-03 07:47:07

作为助力秦始皇成就霸业的身边人,李斯的一生可称传奇,他助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文字、度量衡,在其位谋其职,帮助秦始皇建立了皇权。

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最终为何会落得个被腰斩的下场,他被杀之后,秦朝又为何瞬间没有当年气势,很快走向灭亡了呢?

审时度势跟随明主

李斯并非是秦国人,他是楚国人,出身也不算高,他志在政坛,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发光发热,最初的时候,他只不过是在楚国做着最底层的小吏工作。

虽能够保证温饱,但在这个位置上,想要升迁无异于天方夜谭,看不到前路的李斯逐渐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厌烦情绪。

促使李斯辞去这份工作,转头去求学的不是别的,是一只老鼠。

当时李斯在粮仓里统计粮食产量,在这个时候,一只吃得膘肥体壮的老鼠,大摇大摆地从他面前走过。

粮仓本就是滋养老鼠地好地方,在粮仓里看见老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李斯却看着这只老鼠出了神。

与这只大摇大摆吃得浑圆的老鼠不同,他记得自己在厕所见到的老鼠,瘦弱不说,一见到人或者其他货物就会抱头鼠窜东躲西藏,跟眼前的这只老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都是老鼠,粮仓里的老鼠生活得如此安逸,厕所里的老鼠为什么担惊受怕呢?”李斯思考了一番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李斯不禁感叹:“一个人能成为贤者,还是一生碌碌无为,跟这老鼠一样,是由他所在的环境决定的。”

看透了这一点的李斯立即踏上求学之路,他拜入了名师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学有所成之后,原本李斯并没有打算离开楚国,荀子也想要将他推荐给楚相黄歇。

但李斯看透了楚王的本质,心中自有一番评价,他告诉荀子“现在秦王想要称帝治理天下,这恰好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展露才能的大好时机。”

李斯有自己的想法,荀子自然没有理由再阻拦,李斯踏上前往秦国的路,当时13岁的嬴政刚刚登上皇位,权力都被吕不韦把持着,李斯也是个聪明人,当时直接投靠在了吕不韦名下。

吕不韦正好需要一位有眼力见的人,他看李斯颇具才华,就将其派到了嬴政身边,李斯也就此拿到了进入秦国政坛的入场券。

一边是权臣,一边是君主,李斯若是稍有不慎,便是两边得罪。但李斯同样知道自己有才华,这才是被重用的最主要原因。

来到嬴政身边之后,李斯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自此开始了他协助秦始皇一扫六合,成就千古霸业的人生。他这一路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横扫六合成就霸业

李斯看透当时六国的局势,也知道秦王一直想要吞并其余国家,在最合适的时候,李斯向嬴政进言,“如今秦国力量强大,大王又贤德,横扫六国就如同清扫灰尘那般容易,现在是一统天下,成就帝业的最佳时机。”

不仅将当时的局势分析了个明明白白,又顺道夸赞了一番秦王,一番谏言说到了秦王的心坎里,当即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抓住当下的时机,开始征讨其他国家的历程。

李斯献计献策,“先灭了韩国,恐吓一番其他国家”,嬴政也认为此言有理,听从了他的建议。

同时李斯还劝说嬴政,想要征讨六国,并不是一定要靠着武力,背后的谋划至关重要,李斯认为离间各国君臣,让他国臣子为秦国所用,能够里应外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征讨他国的难度。

嬴政龙颜大悦,封李斯为长史,去各国游说臣子,帮助秦始皇成就帝业。李斯也不负嬴政所托,在外期间多番游说他国臣子,甚至劝服了齐国的丞相,里应外合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李斯的计策之下,嬴政靠着秦国积蓄的力量,以及多个国家前来的文臣,逐渐吞并了其他国家,终于完成了从秦穆公开始就设想的霸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他也成为了第一位封建王权统治下的皇帝。

李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征程上,出了太多的力,他也从楚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逐渐走向了权力的中心。

他的政绩远不止于此,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之后,面临着很多的改制。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诸多制度的建立,背后都有李斯的参与,秦始皇也十分信任李斯,他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了秦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得不说,李斯的这些作为,对于后世的影响颇大,也是他和嬴政二人互相扶持,最终才能成就这样一番事业。他同始皇帝是共同创建霸业的同盟,嬴政对他的信任是旁人比不了的。

就连秦始皇制作传国玉玺,上边的文字都是出自于李斯亲笔,可见当时秦始皇对于李斯的信任与重用。

站在权力之巅,人的野心也会随之膨胀,李斯同样也是如此,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之中,前半生他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才能够有后来身居丞相的地位。

但同样也是为了权力,李斯的晚年,却并没有落得个多好的下场。他在晚年究竟做了什么呢?

贪图权力晚年凄惨

地位仅仅处在始皇帝之下,怎么看李斯也都应该满足了才对,他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都走了最正确的路,却在最后一招行差踏错,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晚年的秦始皇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李斯则一直在考量,秦始皇之后,如果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其他人,那么他又该如何呢?

当时的公子扶苏慈悲善良,秦始皇虽认为自己的这个孩子是有些太过仁慈,却也承认将来他会是一位十分明德的君主。同时公子扶苏手下并不是无人可用,蒙恬就深受扶苏信任。

李斯一直担心如果扶苏上位,同自己政见不合,那么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会付诸东流,这是李斯不愿意看到的。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心思,才被赵高说服,在秦始皇在东巡路上驾崩之后,参与了沙丘政变。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遗诏交到了赵高手里,而赵高也借着李斯心中对权力地位的考量,将这位位至宰相的权臣,拉到了自己这一方阵营来。

他拿着秦始皇留下的遗诏,对李斯晓之以理,“如今遗诏在手,谁做皇帝不过咱俩的一句话,你觉得你和蒙恬谁更得扶苏公子的信任?”

这一点显然就是李斯最为看重的一点,在赵高拿这一点来诱惑李斯的时候,他就已经动摇了。

赵高再对李斯说,“如果扶苏掌权,你的地位一定会受到威胁不复从前,到时候只怕是要交出自己的相印。”最终李斯做出了选择,决定和赵高一起撕毁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的资质远不如扶苏,李斯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认为胡亥上位之后,朝政还会被自己把控着,如此自己手中的权力会比秦始皇在位之时还要强。

李斯不是不知道赵高四处拉拢人,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自己一家独大,赵高不过一介宦官,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可就是李斯看不起的宦官,亲近胡亥,逐渐获得了胡亥的信任。李斯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一介臣子,胡亥更信任赵高,在赵高的谗言之下,冷落李斯,并将李斯手中的权力不断架空,这一切却都成全了赵高。

而看清赵高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赵高同胡亥一起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成天醉生梦死,享受奢靡的生活,当时秦始皇在位时的景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各地起义之声四起。

李斯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再不复从前,自然焦急。可这时候的他已经回天乏术,没有能够恢复以往景象的能力了。

最终,赵高撺掇胡亥对这位立国有功之人下手,用酷刑逼迫李斯承认他有谋反之心,年事已高的李斯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酷刑,只能暂时承认,想要脱离险境之后,再谋划。

他没想到的是,胡亥一点都不懂权衡利弊,赵高说什么他听什么,在李斯迫不得已承认谋反之后,下令将李斯腰斩。

一代名相,助秦始皇横扫六合,立下了不知道多少汗马功劳,最终也因为对权力的贪念,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倒在了自己费心捧出来的皇帝手中。

纵使再明智,在权力可能会从手中流逝之时,也无法保持清醒,李斯便是如此,担忧自己权力被撤回,所以助胡亥上位。

可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他手中的权力还是流逝了,最终也落得了个凄惨的下场。不知他在临终前,是不是有过悔恨,眼看着自己打下的基业被毁,有没有痛恨当初的自己太过贪权。

1 阅读:48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