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nAI能救得了小鹏汽车吗?

流水潺潺绕山转 2024-12-04 14:47:42

5月20日小鹏520 AI Day上,何小鹏宣布要开启智驾时代,ALL in AI,计划新增招聘4000名研发人员投入AI研发。

然而,小鹏目前的销量还在从底部向月销一万台冲击,最新的4月份销量是9393台。而4月份的销量还是通过大幅降价促销获得的销量。销量和毛利相比之前最好的年份都是下滑了不少。那么ALL in AI能救得了小鹏吗?

其实要回过头了看小鹏销量和毛利下滑的具体因素,才能知道大力发展AI这条路对不对?

分析小鹏销量和毛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新能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毛利下滑不仅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已经卷起来的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两个成本的霸主,一个是特斯拉,一个是比亚迪。这两家都是靠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实现了大幅降成本,尤其是这两家还都是自己生产电池,更加比其他企业具有成本优势。而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了不断提升市场份额,频繁的开启价格战,导致国内各家新能源车企为了保住基本的销量,不得不拼命降价。小鹏自然也成了价格战的受害者之一。

以前造车新势力的比拼是蔚小理,现在是更加强势的两方势力:一个是华为问界和小米为代表的新新势力,更懂营销,更多技术。另一个是国内传统车企的新势力:比如吉利极氪,长安深蓝,长安阿维塔,广汽埃安,上汽智己等。他们同样不缺资金,不缺技术,敢于亏损。不是臣妾不努力,只是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

从小鹏内部来说,则是一直没有一个扛得住的明星车型,小鹏P7,G6,G9,X9都曾经表现出一定的潜质,但最后都泯然与众人。从4月销量看,四款车型都在2000台上下,没有一个突出的领军车型。相对而言,P7的扛旗时间还久一些,但是对P7的各方面更新没有跟上竞争对手。

小鹏品牌的高端向上阻力重重,即使30万以上的G9和X9,实际上相比竞争对手都是同配置价格更便宜。要知道,在行业内同配置谁的价格更高,也就意味着品牌溢价率更高。明显的看来,小鹏的品牌已经够不上高端了。没有高端品牌的命,还要去卖高端的车,自然也就只能靠降价来吸引销量了。而此时推出MONA品牌,瞄准的是15万元市场,实话实说,这个市场小鹏自己的品牌完全可以覆盖。现在对小鹏来说,一个新的高端品牌比一个跟小鹏定位差不多的品牌更重要。否则自动驾驶卖给谁,利润从哪来?

小鹏的产品定义,造型设计都是在一个能力修复的过程中,之前是时好时坏。但这就是一个组织能力的提升,这个提升不是仅仅修复弱项,而是要建立强项。组织变革不仅仅是架构调整,分工调整,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调整,创新思维调整,流程体系调整,各块的领军和中坚人物调整。

还要思考小鹏发展的大逻辑,对小鹏来说,最核心的是四点:成本,品牌,产品,组织能力。

成本:成本优势从哪来?汽车行业降成本最有效的就三条路径“规模优势,自制件,技术创新”。首先不要做如此多的产品,未来号称推出30款车型,这是一个巨大的坑过,相当于以前以及证明失败的理论“多生孩子好打架”,以及想要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去占据一些销量来获得总销量。但是这样的规模大部分是无效的。反而会变成负担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品牌:“小鹏”品牌的真实定位,到底是高端,低端,中端?到底“小鹏”品牌代表个什么?不知道小鹏有没有做过用户调研,小鹏品牌在用户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品牌?如果MONA主打低端,那就把小鹏的品牌向上,砍掉比如G3,P5之类的车型。然后再考虑一个高端品牌,把G9和X9通过升级大改,都划到新的品牌。

产品:把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比如理想成于产品定义和造型,却不小心让MEGA毁于产品定义和造型。小鹏在每个车型上都能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总结。只是,总结好了教训是否有了变革呢?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提升不是靠更多的人,更多的岗位,以小鹏目前的人员数量来说,目前的产出真的是不怎么样。内部组织能力的真实认知和提升需要何小鹏花更多的精力。

最后,ALL in AI并不能给小鹏带来新生,更多的是在建立一种未来的竞争优势,AI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小鹏最重要的还是基本盘的改造和升级。还是那个建议:成本,品牌,产品,组织能力在现阶段对小鹏的生死更加重要。

有时,一切的因果都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外部意见的征求往往比自身思考来的有效。就像雷布斯一样,成功源于不断吸收别人的看法和建议。

0 阅读:75

流水潺潺绕山转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