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颤颤巍巍来到中国,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慕晴评社会 2023-07-27 02:45:00

阅读本文请点击关注,谢谢您在百忙中支持浏览本文。

年满百岁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作为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者,他的访问备受关注,引发了全球的瞩目。

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背景下,基辛格的访华之行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他的言行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

百岁高龄的基辛格突然突访中国,这是非常的罕见,甚至都有点诡异了,那为什么又是基辛格来,它为什么要来?看来中美之间是遇到比较急迫的大事了。基辛格这次访华非常的特殊,而且有些急迫,那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私人之行。

首先,他来得是比较突然的,事先中美双方国内都没有什么消息,很明显双方都做了一定的控制,说明基辛格这次来很有可能是涉及到中美之间的大事,而且是非常重要又有点急迫的事情。

我们的国防部长首先会见了基辛格,半个多世纪以来,基辛格都不知道来我们中国来了多少次了,从来没有和军方直接打过交道,所以说这次真的是比较罕见,咱们再看一下中美双方官方的新闻稿,在咱们国防部的网站和新闻稿中有几个地方其实挺值得琢磨的。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

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5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在中国,基辛格因促进中美建交而为人们熟知,向来被看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当前中美关系龃龉不断,未来将走向何处?也许是时候停下来看看中美关系的亲历者、见证者,听听他的所思所想。我们是时候去深入了解这个参与开创中美关系新时代的外交家,反思当下中美关系,汲取他的智慧,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了解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基辛格之前,我想更重要的是先看看个人经历如何塑造了他。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

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

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

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

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

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

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

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返回美国后,他凭借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学,并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哈佛任教,并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知名专家。

1969年,基辛格被尼克松总统聘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

1973年,尼克松任命他为国务卿,他一直任职到1977年1月福特的总统任期结束。

基辛格的历史“成绩”远远不止这些,比如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基辛格据称阻止了一项几近达成的和平协议,以帮助尼克松胜选。

1973年,据称基辛格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卷入了智利将军皮诺切特对该国民选总统的血腥政变。

1975年支持印尼对东帝汶的血腥入侵……

对很多他的支持者来说,基辛格则被认为是外交奇才。

他曾在与前苏联的秘密谈判中穿针引线,成功实现首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 I)。

此外,1973-1974年,他也调停斡旋,促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束。

1977年,基辛格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华。

有人说,当时中美建交时机、条件成熟,没有基辛格也会有其他人,他只是顺势把这件事情往前推,不应该过度放大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认为,从思想上,基辛格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奠基人。因为尼克松政府能跟中国扭转关系,背后是大战略思考在起作用。而这个大战略最重要的提出者或者说思考者就是基辛格。换句话说,基辛格思想被尼克松重用,因而开创了中美关系。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尼克松当时其实是打破了常规上用国务卿来安排重大外交接触的惯例,由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这实际上是把整个国务院甩在了一边,甩开了官僚机制的约束。据说基辛格回去之后国务院才知道他访华,中美间才得以达成高度的默契。

基辛格之所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不是偶然的。现实主义的精华是大战略,既不是细节上的斤斤计较,更不是限制在意识形态框架内的固化思维。对当前中美关系而言,基辛格的思想能给出很好的借鉴。比如,美国一定要意识到目前的博弈是负和博弈,比的是谁输的少,已经不只是零和博弈了。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一个人的历史功过自是留与人们自由评说。但是在这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之下,借基辛格百岁生日的契机,更有意义的是思考他所具备的什么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基辛格的难能可贵,尤其放在今天,大概是能够超越价值观和国内政治的羁绊,比较冷静甚至冷酷地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现实的举动。中美关系往前,不知是否还有下一个基辛格?

熟悉基辛格的人都知道,他在从政期间,一直推崇对华务实理性主义,从来就没有将中美对抗作为政治方略。即便是在他退出政坛之后,这位百岁老人也一直关心着中美外交关系。此前,他在接受美国《经济学人》采访时,就从中美关系恶化的角度展开分析,指出要避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基辛格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精准的预判眼光,他的这种担忧,也恰恰折射出如今中美关系的剑拔弩张。的确,结合近年来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反华政策”不难看出,美国这个守成大国和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的矛盾持续激化。在白宫众多激进“鹰”派势力的主导下,美国政府一意孤行,不顾民意推进反华策略,缔结反华同盟,自然会引起中国的强势回应,双方发生军事冲突乃至引发世界大战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经济战,货币战,金融战,科技战,台湾只是一个棋子,中国并不打算去主动吃掉它!中国反制的手段是多样的,美国的牌快出完了,下步就轮到中国了!美国要真是强大,就不会这样,只可惜,美国像一个大船,有众多的操舵者因为不同的利益朝不同的方向使力,最终合力确定的方向就是这艘大船的航向,而不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哪怕前面是冰山,也一样直前,毕竟,船沉没了,舵手们还是有机会拿着钱袋换船呢甚至再发一笔!

无论是地区秩序,还是台湾问题,对中国而言,除了继续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各种充分预案外,还需防范国际秩序出现混乱,防范全球化倒退可能带来的挑战,以及美国对台政策大幅波动带来的冲击。

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与美国保持公平的竞争关系。但国际社会应注意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居于两线作战的战略缺陷,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下,不能排除,军事冒险主义有可能成为美国的选择。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0 阅读:46

慕晴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