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种植,四季豆天敌利用,瓢虫释放,生物防控体系
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我经常会看到网友分享一些有趣又实用的事情。前不久,就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他在自家菜园子种植四季豆的独特经历。这位网友住在城郊的一座农家小院里,以往每到四季豆的种植季,他都头疼不已。因为病虫害总是频繁来袭,他只能不停地喷洒各种农药,不仅成本增加了,而且还担心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他种植的四季豆地大概有半亩大小。在未采用新的防控方法之前,他发现四季豆叶子上经常出现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孔,仔细查看才知道是被害虫咬的。他粗略统计过,每株四季豆上平均每周会出现大概十几个被害虫侵害的部位。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四季豆的产量将大打折扣。
后来,他从一位农业专家那里听说了一种基于生物防控体系的种植方法,特别是关于利用四季豆天敌瓢虫来防治害虫的方式。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传统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控的对比中,我们能明显看到一些差异。化学防治看似迅速直接,以常见的杀虫剂为例,一次喷洒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消灭大量害虫。但它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大量的农药使用会污染土壤,在一些调查中发现,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的农田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会减少近60% - 70%。同时,还会污染水源,导致周边水体中的昆虫、鱼类等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生物防控,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方式。
就拿瓢虫防治四季豆害虫来说,瓢虫是对付四季豆害虫的得力天敌。瓢虫中的七星瓢虫,一只成年七星瓢虫一天能够捕食大约五十只左右的蚜虫,而蚜虫是四季豆常见的害虫之一。在四季豆生长初期,若蚜虫种群数量较多,按照保守估计,每株四季豆上可能会有五到十只蚜虫。如果依靠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投放一定数量的瓢虫后,短时间内就可能将蚜虫数量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那么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基于瓢虫释放的生物防控体系呢?
首先,在种植四季豆之前,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处理。要保证土壤的肥力均衡,氮、磷、钾的含量比例大概在1:0.5:1左右。这样的土壤环境有助于四季豆健康生长,也能增强其自身对病虫害的一定抵抗力。在播种的时候,要合理密植,一般四季豆的株距保持在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行距保持在三十到四十厘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每一株四季豆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这是生物防控体系的基础环节,就如同为即将到来的“生物战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战场环境。
然后就是对瓢虫种群的引进和培育。市场上有专门培育的瓢虫幼虫出售,其纯度要求较高,一般纯度要达到90%以上。购买回来的瓢虫幼虫要在专门准备的隔离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这个隔离环境的温度要保持在20 - 25摄氏度左右,湿度在60% - 70%左右。待瓢虫幼虫长大到一定程度,羽化成为成虫后,再投放到四季豆种植地。
在投放瓢虫的时候,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不能一次性投放过多或者过少。根据经验,每亩地的四季豆田,初次投放瓢虫成虫的数量大概在500 - 800只左右。投放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这个时候四季豆植株上的害虫活动相对不那么活跃,瓢虫能够更好地找到它们的猎物并且适应新环境。
除了瓢虫,在这个生物防控体系里,还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的生物防治手段。例如,在四季豆田间设置一些昆虫栖息地,像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如金盏花、紫苑等。这些植物能够吸引更多的蝴蝶、蜜蜂等有益昆虫,它们除了自身能够进行授粉,帮助提高四季豆的产量之外,还能与瓢虫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根据研究,在有丰富蜜源植物的田间,瓢虫等有益昆虫的存活率会比没有蜜源植物的田间接近20%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观察至关重要。要定期检查四季豆的生长状况,比如每周检查一次。除了查看四季豆叶片上被害虫侵害的部位数量是否减少之外,还要观察瓢虫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有瓢虫大量死亡,要及时查找原因,可能是病虫害爆发太猛超出了瓢虫的控制能力,也可能是瓢虫的天敌出现,比如一些蜘蛛或者寄生蜂的数量突然增多。如果是前者,可能就需要再补充一定数量的瓢虫,但补充的数量要根据具体受灾情况和瓢虫的实际捕食能力来确定。如果是后者,就要采取措施尽量保护瓢虫,例如通过改变田间布局,增加瓢虫栖息地的隐蔽性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看到四季豆的生长有了明显的变化。之前那些布满害虫侵害痕迹的植株逐渐恢复了生机。新长出来的叶片鲜嫩翠绿,几乎没有害虫光顾的迹象。而之前担心会因病虫害而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收获的季节,他惊喜地发现,他的四季豆产量比之前采用化学防治时并没有减少,反而由于没有农药残留,品质更好,在市场上还卖了个好价钱。
这种基于四季豆天敌瓢虫释放的生物防控体系,不仅解决了四季豆种植的病虫害问题,还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了整个生态环境。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当我们利用瓢虫控制四季豆害虫时,我们其实是在尊重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平衡。与其他化学防治手段相比,生物防控体系虽然在前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培育和投放天敌昆虫,但它带来的长远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生态种植方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对比传统的高农药投入的农业种植模式,生物防控体系下的农产品在安全性、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采用生物防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能够比普通农药种植的农产品高出30% - 50%左右,而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在这个网友分享的故事背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态种植模式。通过精心构建生物防控体系,利用四季豆天敌瓢虫等生物手段来防治病虫害,它为我们在农业生产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探索和尝试,是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也为其他农作物的绿色种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