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生态养殖,鱼植共生系统,休闲农庄项目,投喂量控制别过度
在休闲农庄项目或者家庭休闲场景中,睡莲是一种很有趣的绿植。睡莲呢,它的特点可多啦。它的叶子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浮在水面上,花朵则特别漂亮,颜色有白的、粉的、红的,而且是在早晨或者傍晚开放,过几个小时又会闭合,非常神奇。它的根在水下的泥里扎根,是一种水生植物。
我们先说说在不同地域种植睡莲的情况吧。在华南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那里的水域面积也不少,就像广东的一些乡村。当地的农民老张就种了不少睡莲。他说啊,在那边种睡莲,只要有合适的水域,比如小池塘或者村里的小水渠,它就能长得很好。那里的睡莲生长周期长,几乎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能见到它开花。而相比之下,华北地区,像河北的一些农家乐想种睡莲。河北的王师傅开始种的时候可遇到了不少问题呢。因为华北地区冬季比较寒冷,睡莲得做好防寒措施,不然很容易就被冻坏了。比如,他得把睡莲移到室内暂时保存,或者在水池里做一些保暖的装置。
那睡莲怎么种植呢?选种是第一步。好的睡莲种子或者藕节就很关键。如果是种子的话,要选择饱满的。藕节要挑没有病虫害,芽眼饱满的。把藕节种到泥里的时候,深度也有讲究。一般在20到30厘米左右。就像东北一个农家乐的王老板说的,他刚开始种的时候,藕节种得太浅了,结果很多都没有发新芽。他后来按照老种植户的建议,调整了深度,然后又有不少藕节发出了新芽。
睡莲的投喂量如果控制不好,就像我们开篇说的,会出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自家院子的小池塘里养了一些睡莲用来做鱼植共生系统。他觉得这些小鱼会吃睡莲的害虫,就经常给小鱼喂食,结果小鱼太多了,游来游去的干扰了睡莲的正常生长。小鱼会不断碰触睡莲的叶子,还会搅浑水,让睡莲的根吸收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且小鱼产生的粪便太多,也会污染水体,这对睡莲的生长是很不利的。
那应该怎么控制投喂量呢?可以观察水体的清澈度和小鱼的活跃度。如果水比较清澈,小鱼还不是特别活跃到处找食,那可能就不需要喂食了。一般小一点的鱼,每天投喂的量大概是它们体重的2%到3%左右就可以。而且不要每天都喂,比如3天喂一次或者一周喂2次的样子,这样既能让小鱼吃饱,又不会过量。
除了投喂量的问题,睡莲还有和不同种类的鱼搭配的问题。像金鱼这种比较好静的鱼就和睡莲比较搭。有在南方做休闲农庄的李哥说,他农庄里用睡莲和金鱼搭配搞了个鱼植共生区。金鱼在里面慢悠悠地游,睡莲静静地长,看起来特别美。但是像好动的黑鱼就不太合适。在湖南有个小伙子在池塘里种了睡莲还养了黑鱼。他说那黑鱼太活跃了,经常把睡莲花茎弄断,睡莲就长不好了。
再说说和睡莲一起种在鱼植共生系统的其他植物。我们可以把睡莲和一些冷水性的水生植物对比一下,比如狐尾藻。狐尾藻的叶子比较细长,像狐狸的尾巴。它在寒冷的水域也能生长得很好。我在山东认识的一个做水生植物研究的朋友说,狐尾藻在华北地区的一些池塘里很常见,它虽然也能和鱼共生,但是和睡莲的区别可大了。睡莲喜阳,狐尾藻在稍阴一点的地方也能生长。还有挺水植物芦苇,芦苇比较高大,根系发达。在上海的一些湿地,芦苇和睡莲有时候会生长在同一片水域。芦苇主要是靠着粗壮的根系稳固水域,而睡莲主要是通过叶片和花朵美化水面。
在不同的场景下,睡莲的养殖也有不同。在居家阳台种睡莲的话,要用比较大的水缸,而且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我有个朋友在重庆的家里就在阳台种了睡莲。他每天都会换一部分水,因为阳台的水温变化比较大。而且他发现阳台种睡莲很容易滋生蚊子,后来他就撒了一些水葫芦在那里,水葫芦繁殖快,蚊子都钻到水葫芦里面去了,睡莲就不会被蚊子干扰了。
在办公室种睡莲就比较难一些了。空间有限,而且办公室人员走动频繁,很容易对睡莲造成伤害。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办公室养了睡莲,开始的时候很美,但是因为大家都没经验,经常碰到睡莲的叶子,后来还因为浇水没有规律,睡莲就枯萎了。其实办公室养睡莲要注意保持一个固定的水位,不要让它干得太久,也不能一直泡着。
那对于休息农庄这样的项目,睡莲鱼植共生系统可是很吸引人的。可以把整个池塘规划好,一部分种不同种类的睡莲,像白色睡莲种一片,粉色睡莲种一片。然后投放合适的鱼,除了金鱼,还可以放一些小锦鲤。锦鲤颜色鲜艳,在睡莲下游来游去特别好看。我在浙江的一个农家乐看到他们的鱼植共生系统搞得特别好,游客们都可喜欢在那儿拍照了。
在种植睡莲的时候,病虫害的防治也很重要。有一种常见的水螟虫,它会蛀蚀睡莲的茎和叶。像在湖北的一个荷花种植基地,那里也种了不少睡莲。他们的种植户发现一旦有水螟虫出现,睡莲的生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后来他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放了一些青蛙进去。青蛙会吃水螟虫,就很好地控制了病虫害。
那怎么判断睡莲需要施肥呢?如果睡莲的叶子颜色变淡,而且生长速度变慢,那可能就是缺肥了。在江苏有个湿地,那里的睡莲养殖户知道,一般在生长旺盛期,像每个月的15号左右,可以施一些有机肥。但是施肥也不能过量,过量了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我们再说说和睡莲比较相似的一些水生花卉吧。比如芡实,芡实的叶子比睡莲大很多,而且芡实的果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湖南衡阳的一些水域,芡实的种植比较普遍。它和睡莲生长习性有相似之处,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水泥,但是芡实对水深的要求和睡莲还是有区别的。睡莲一般适合在较浅的水域,水太深的话,开的花就小。而芡实可以在稍深一点的地方生长。
还有菱角,菱角也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的果实可以吃。在安徽的一些湖泊,菱角种植是很常见的产业。菱角和睡莲在生长速度上就有差异。睡莲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速度比较快,一个星期就能长出新叶。菱角生长速度相对慢一些,大概20天左右才有明显变化。
在休闲农庄的鱼植共生系统里,水质的维护是关键。如果水质变浑浊了,要尽快换水。像在四川的一个乡村休闲项目里,刚开始没有重视水质问题,睡莲和鱼都受到影响。后来他们制定了一个换水计划,每周换一部分水,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同时,要注意池塘周围的卫生,不要有太多的杂物掉进水里。
不同季节对睡莲的生长影响也很大。在春季,睡莲开始萌发新芽,这时候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营养。到了夏季,是睡莲生长和开花的旺季,更要精心照料。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比如7月到8月,水温升高很快,这时候要适当增加水的深度,防止睡莲的根被烫死。秋季的时候,睡莲开始生长缓慢,冬季很多睡莲会进入休眠期。在云南有些地方,冬季比较温暖,睡莲还能持续开花,但是大部分地区的睡莲都要注意防寒。
对于鱼植共生系统里的鱼,除了关注它们的健康,也要关注它们的生长速度。如果鱼长得太快,密度太大了,也要及时捞出一部分。像在福建的一个农家乐园里,刚开始种的睡莲和鱼相处得很好,但是因为鱼没有及时分池,到最后鱼变得太多,对睡莲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很大的挤压。
还有在不同海拔的地区种睡莲也有区别。在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生长周期短。在西藏的一些平原地区虽然也能种睡莲,但是由于海拔高,和水田地区相比,睡莲的生长就相对缓慢,开花的时间也会晚一些。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场景、植物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睡莲的种植和鱼植共生系统的构建。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让睡莲在鱼植共生系统中茁壮成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过呢,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已经有其他水生动物存在的池塘里引入睡莲和鱼进行鱼植共生,该怎么避免它们之间的冲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