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缠身难掩战略空心美菲“反华同盟”陷信任危机

余涛聊谈 2025-03-29 11:07:26

当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3月28日在马尼拉高调握手时,两国试图用“钢铁般承诺”掩盖的不仅是南海问题上的战略焦虑,更是各自深陷的政治丑闻漩涡。

这场被《卫报》称为“双丑闻峰会”的会晤,暴露了美菲合作中“口号多于行动”的本质,赫格塞思重复着前任奥斯汀的“威慑中国”话术,而马科斯则急于将国内司法争议转化为外交筹码,试图借美国虚张声势的承诺转移公众视线。

赫格塞思此次亚洲行被曝出启程前深陷泄密风波,其在加密通讯软件中讨论军事部署的聊天记录遭泄露,暴露出美军内部安全管控的重大漏洞。

与此同时,马科斯政府因强行将前总统杜特尔特支持者引渡至国际刑事法院受审,引发国内大规模抗议浪潮。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两位领导人急需通过“联合抗中”戏码冲淡负面舆情,但菲律宾大学智库数据显示,仅32%民众相信美国会为菲方军事冲突实质性出兵。

尽管赫格塞思宣称“美菲将共同维护南海法治”,但其承诺的具体支撑措施却含糊其辞。对比2023年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中明确列装的12型反舰导弹部署计划,美菲联合声明中仅出现6次“承诺”字眼而无任何军备升级时间表。

更讽刺的是,当菲方要求美方澄清《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时,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莱德仅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搪塞,这与2012年希拉里“尖阁诸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的明确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兰德公司4月报告显示,美国防部2024年印太专项预算同比削减7.3%,而北约欧洲方向投入增长12%。当赫格塞思强调“以实力促和平”时,其随身简报泄露内容显示,美军印太司令部已将60%的濒海战斗舰调往红海应对胡塞武装威胁。这种战略资源捉襟见肘的现状,使得菲律宾在南海的冒险行动更像是“无保险绳的高空走钢丝”。

回顾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以来的73年,美国在1999年美济礁事件、2012年黄岩岛对峙等关键节点均未履行条约义务。

如今马尼拉强推的“南海联合巡逻”,本质上是将国家主权外包的赌徒行为。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海事专家柯宗沅所言:“当大象跳舞时,草地不会完好无损,菲律宾正主动将自己变成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这场各怀鬼胎的“反华同盟”秀场,暴露出美国霸权工具箱的日渐单薄与菲律宾战略自主性的丧失。当赫格塞思的专机从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升空时,留下的不仅是空洞的承诺,更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强权夹缝中逐渐迷失的警示范本。

0 阅读:10
余涛聊谈

余涛聊谈

让您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