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骂吕文焕是叛宋逆贼,焕:我守襄阳六年,宋廷干什么去了

繁花醉人间 2024-12-19 14:18:33

13世纪可以说是一个“蒙古世纪”,蒙古人在这一百年里,征服了欧亚大陆上的大片土地。而这其中,对于金朝和南宋的征服是蒙古打得最难,耗时最久的军事征服。

对于金朝,蒙古花了23年的时间,最终获得了中国北方的大片土地。

对于宋朝,除去忽必烈继位之初双方停战二十多年时间,差不多也花了23年时间,让蒙古征服了南中国。而在征服南宋的战事中,最为关键的一场大战无疑是襄樊之战,蒙元凭此撕碎了南宋的长江防线,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在襄樊之战中负责守卫襄樊的大将吕文焕则因为在战后投降蒙元,在1275年蒙元军扣押文天祥时,遭到文天祥的破口大骂。吕文焕对此辩解称,他在襄樊守城六年,没有见到宋廷的援军。

而文天祥则继续怒斥吕文焕,认为他应该在战败之际保全名节,舍身成仁,以死报国。

那么,文天祥和吕文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双方谁对谁错呢?

1,吕文焕和襄樊之战

南宋时期对北方的三大防线主要就是四川,荆汉和江淮地段。

自窝阔台灭金,与南宋开启全面战争以来,蒙古在窝阔台对宋朝的战争几乎是呈现三面开花的状态,在四川,江淮和荆汉地区都有大规模的进攻,但后来都因为攻势无法长久维持,后援难继,以及蒙古内部政治斗争无法长期占有攻占的土地。

蒙哥时代的蒙古军,则明显是把四川当作进攻的重点,试图复制西晋灭吴,隋灭陈一样控上游而制下游的战术。

为此,蒙哥汗一面以汪德臣,史天泽等人将,与宋军在四川构筑的一系列山城交战。一面又让兄弟忽必烈率军经青藏高原绕行,击破大理,平定云南,然后以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坐镇云南,袭击宋朝的广西,湖南地区。

但蒙哥很快就在1258年死于进攻四川山城钓鱼城的战事之中,四川虽然残破,但山城防御体系依然没有被彻底摧毁。兀良合台所带的云南之师也在经历多年战事后,损耗极大,师老兵疲,无力深入太远的纵深。

因此,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后,他接受了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决定把进攻重点放在长江中游的荆汉地区,尤其是要夺取襄阳,樊城二城,瓦解南宋的长江防线。

而吕文焕和他的堂兄吕文德,正是南宋后期荆汉防线的主要负责人。这其中,吕文德坐镇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重镇鄂州,总揽荆汉防线要务,和权臣贾似道也是老友。

而吕文焕则坐镇襄阳和樊城前线,经营汉江流域防务,与吕文焕的鄂州,以及长江更上游的江陵形成掎角之势。

这其中,襄阳城在汉江以南,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夯土包砖结构,城高墙厚,筑有8处敌楼,北面还有一处水军大寨和护卫水寨的2座雁翅城。

且襄阳城西和城东还分别有鸭湖,洄湖两个天然湖泊可以停泊宋军船只,这两个湖泊一方面可以通过从周边山地流经湖泊,汇入汉江的檀溪沟通襄阳和汉江下游的运输。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湖泊附近的泥滩地让攻城方难以行动。

而襄阳城对岸,汉江以北还有樊城。樊城周边虽然一马平川,不像襄阳那样外围有山,有湖,但宋军也还是在主城区之外,对北侧修筑了外城,对南侧江面方向修筑了2座雁翅城。襄,樊二城之间还有搭建起来的浮桥可以连接,互相支援。而吕文焕手里还有6万多名能征善战的军士。

可以说,襄樊二城非常难克,完全称得上固若金汤。

1268年,忽必烈出兵出兵10万,以刘整,阿术,阿里海牙为帅进攻襄樊。

针对襄樊二城的防御优势,刘整,阿术一面团团包围二城,一面对二城发起主动进攻。在坚固的襄,樊二城面前,蒙古军根本啃不动。吕文焕还多次率军主动出城迎战,击退了蒙古的攻势,其麾下500多名亲随骑兵,也屡立战功。

虽然蒙古军无法快速拿下城池,但他们的包围却收获了良好效果。

蒙古军以史天泽率兵2万在樊城北面扎营,以张弘范率兵2万,在襄阳西面的万山,马关山之间修起土墙。

又以阿里海牙率军3万和数百艘战船突然出现在襄阳南面的百丈山,对岸的鹿门山一带修起长墙,阻挡宋军从南面增援襄阳。不仅如此,阿里海牙还在汉江里面打入木桩,阻挡宋军船只北上增援。

而在襄阳东面,刘整和阿术的3万大军,200多艘战船则阻断了宋军从东面增援襄樊的路线。

可以说,襄樊从一开始就被蒙元四面包围,丧失了原本预想中可以依靠水师迂回获得援助的能力。

蒙元军多次正面进攻襄樊不成后,就将重点放在了围点打援身上。毕竟,襄樊的数万大军和民众也是需要外界输入物资才能维持的。吕文焕多次派遣战船试图突围南下,但都在汉江被阿里海牙打下的木桩阻拦。

而宋军也在襄樊被围之后,积极展开了增援活动。第一个试图增援的是京湖张世杰率领的部队,他们在赤滩圃一带被阿里海牙等击败,增援失败。

一个月后,老将夏贵又率兵5万走水路增援,但依然被阿术率军击败于虎尾洲。

为了不坐以待毙,吕文焕在次年3月又出击进攻蒙元的万山堡,但以失败告终。

此后,宋将范文虎又率军两次增援,又败。

直到1271年,李庭芝调任京湖,这才派遣张顺,张贵兄弟,从襄阳西面将物资送入襄阳。途中张顺战死,张贵则在潜出襄阳之后被蒙元军伏击战死。蒙元军将张贵,张顺的尸体带到城下,吕文焕感念二人忠义,为之立庙祭祀。

此后,范文虎,贾似道多次出兵增援,均以失败告终。

见南宋不停的增援襄樊,忽必烈也决定赌上更多的资源。他全力支持刘整组建水军,并最终组建了一支7万多人的水军,逐渐控制了汉江江面。

不仅如此,他还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甚至征发中亚,欧洲和中东的能工巧匠到襄樊战场。尤其是阿老瓦丁,亦思马因二人,他们在樊城修建了回回炮(配重投石机),以此可以让上百斤的石弹轰击,杀伤城墙上的守军。宋军在樊城遭遇回回炮轰击,死伤惨重,难以为继。

而刘整,阿术又率军水陆出击,烧毁了连接襄,樊二城之间的浮桥。最终,经过一番惨烈战事,樊城被蒙元攻克,全城军民被杀,襄阳成为了一座孤城。

樊城被破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吕文焕又在孤城襄阳继续坚守了一个月。甚至模仿回回炮,也造出了配重投石机和蒙古人对轰,其拼死抵抗的精神,令蒙元军队的感动。

最终,在蒙元刘整,阿里海牙等人劝降,以及阿里海牙折箭立誓的情况下,吕文焕以全城军民无恙为条件开城投降。

吕文焕事后被送往大都,被忽必烈拜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依然信任有加。此后他又被任命主政湖北,随阿术攻破鄂州等地,为南宋的最后灭亡又尽了一份力。也正是在他随军攻打临安,蒙古扣押文天祥时,他才遇到文天祥,发生了以上的争论。

2,吕文焕应该被骂吗?

实际上,从以上襄樊之战的经历来看,吕文焕的确有用“宋廷未发援军”为自己找借口掩饰的行为。

可以看到,宋廷在襄樊被围之后,南宋朝廷并非毫无动作,而是先后派遣了张世杰,夏贵,高达,张贵,张顺,李庭芝等人统帅的一系列援军。就连贾似道也曾多次亲率军队试图增援襄樊。为了救援襄樊,南宋先后损失了超过13万人的增援部队。

也就是说,“宋廷未发援军”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但后来者也没必要因此骂吕文焕。

从襄樊之战中吕文焕能坚守城池六年之久,屡屡克服困难,还经常出城交战的情况来看,吕文焕确实是一个镇得住场面,有勇有谋的大将,这一点连蒙古人也认同,也是忽必烈不舍得杀他的原因所在。如果他真的是贪生怕死之辈,襄樊两城也不可能坚持6年,南宋覆灭的时间恐怕还要提前许多。

至于吕文焕投降,确实也是无奈之举。

在外援断绝,襄阳残破,樊城已失的情况下,襄阳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在忽必烈同意不屠城的情况下,吕文焕投降的确保全了襄阳军民的身家性命。这也是吕文焕作为宋将能换取的最后价值。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世清名,继续抵抗,那么不仅他可能被俘被杀,城里的军民也有可能保不住性命,这又有什么价值呢?

再说了,他在这6年里坚守城池,力穷而屈,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完全对得起南宋朝廷了。何必再为宋朝的皇帝老儿送命尽忠呢。

总而言之,吕文焕已经尽力做到了他能做的最大努力,李庭芝,张氏兄弟等也都不是才能平庸之辈,南宋之所以守不住襄樊,不是因为众人不努力,也不是因为有人“心不齐”或者才智不足。而是蒙元与南宋的国力存在极为悬殊的差距,南宋的国力根本耗不过蒙元。

参考资料:

1,元-脱脱-《宋史列传·卷二百三十三》

2,元-脱脱-《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一·张顺张贵传》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