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一位90岁的老人出狱了。各大媒体蜂拥而至,他们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想从这位老人的口中打探出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死亡真相,而老人的一句话,也让整个中国沸腾了!
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和杨虎城是什么关系,又说了什么话呢?
张学良——西安事变
老人的名字叫做张学良,是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东北的“老大”。
但“老大”并不好当,张学良一上位,面对的就是满地鸡毛。对内,国共战争;对外,又有军国主义虎视眈眈。
所以张学良做了一个决定,联合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一拍即合,他们都觉得“攘外必须先安内”,因此对于蒋介石命令的剿共,张学良是积极的,他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内部的安定,然后扫除觊觎祖国的豺狼,重铸国门。
可紧随而来的一件事让张学良意识到,蒋介石,不可靠!
193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发生了。东北,是张学良的地盘,得知消息的时候,他还在北平实施与蒋介石平息内乱的计划。
张学良询问蒋介石,东北这边,我们怎么办。蒋介石想了想,他告诉张学良,尽量避免冲突引起和外来者的冲突,导致战争发生。
张学良也觉得此言在理,于是他下令让自己的军民“不抵抗”。
但年轻的张学良错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因为“不抵抗”,东北光速沦陷。
不久后,看着残破的山河,张学良泪流满面,豺狼,是不讲道理的。他想求援,于是一次又一次拨通了自己盟友,蒋介石的电话,他想让蒋介石支援。
但蒋介石的却的回复却依旧是“不抵抗”,这三个字,让张学良的心沉入了谷底。
拨出去的电话无力的垂着,身为军阀,他怎能不知,时至今日,蒋介石的“不抵抗”其实就是蒋介石不愿意支援的托词。
既然蒋介石不可靠,那汪精卫呢?蒋介石都不支援,汪精卫更不可能支援,汪精卫甚至为了讨好蒋介石,侮辱张学良就是一个只会“不抵抗”的将军!
面对羞辱,张学良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身为最弱小军阀的自己被放弃了,东三省也被放弃了,他也辜负了信任他的民众。
备受挫折的张学良离开了中国,他想出去,出去寻找一个可以拯救祖国的办法。
在欧洲游历的时间,张学良戒了烟,也接触到了崭新的意识形态,他明白了,想要救国,蒋介石那套绝对行不通!
自己一直以来剿的“共”,或许才是正确的道路。
顾念到昔日情谊,张学良回国后劝过蒋介石,可蒋介石却接二连三的让张学良失望,为什么共军都已经表示了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你蒋介石还在不停的发动内战,究竟谁才是内乱不止的根源?
道不同,不相为谋。张学良就此开始了明面上联合蒋介石剿共,背地里和共军达成共识,当起了“演员”。
杨虎城——西北军的领袖
东北军与共军的暗中联合,此时的西北军一无所知。
西北军的将领是杨虎城,他不似张学良一样有个当军阀头头的老爸,而仅仅只是以“刀客”的白身起家,用自己的功绩,一步步走上了将领的位置。
半路起家,杨虎城不似其他军阀一样拥有雄厚的财力,可西北军日益壮大,需要的物资也一步步增加,这让杨虎城觉得,自己必须寻找一个盟友。
因此,他锁定了一个目标,蒋介石。
那蒋介石对于杨虎城的投靠,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嫌弃杨虎城是草台班子;
二,杨虎城北伐立功,拯救他于水火后,他又觉得杨虎城不好掌控,自己会养虎为患。
所以蒋介石想到了一个主意,挖墙脚!只要将杨虎城的人变成自己的人,那杨虎城不就变成了没有利爪的“老虎”了吗?
杨虎城作为将领,怎么可能不知道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但为了联合抗日,他强压下了内心的不满,一心抗日。
可每当午夜梦回,杨虎城就会想到当初的自己,就是为了联合蒋介石,强大军队,共同抗日的。
可是现在,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却与自己背道而驰,在蒋介石这里,只能看到权力的交锋,而不是对于统一的渴望。
杨虎城犹豫了,自己联合蒋介石,是不是正确的。就在他迷茫时,一封信的到来,让杨虎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寄信的人,姓“毛”。
信中提到的“西北大联合”让杨虎城心生向往。他决定了,自己要联合共军,一致对外!
就这样,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一样,都开始了明里联蒋,暗中联共。
张杨会晤——西安事变
这边杨虎城在和共军通信拉扯,另一边蒋介石却对张学良起了疑心。
军统明里暗里的告诉蒋介石,张学良,不可信!
军统是蒋介石手下得力的特务组织,他们的话,蒋介石放在了心上,开始对张学良防备起来,他想对张学良下手,把张学良调离。
但张学良是东北军的最大头目,这一调离,到时候反而有更大的危险。
综合考虑,蒋介石决定把这件事先放下。因为此时正是彻底剿灭红军的关键时刻,蒋介石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节外生枝。
但蒋介石越不想节外生枝,意外就越容易发生。
11月,在西安的大街上,有七个学生正在大街上不停的喊着“停止内斗,共同抗日”的口号。
蒋介石听到这个口号,不由得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七个学生逮捕。
蒋介石想不到,学生,将会是整个西安事变的最大导火索。
张学良因为旧日情谊,想劝蒋介石将学生们放了,可是张学良得到的,只有来自蒋介石的一通训斥。这让张学良更加心灰意冷。
杨虎城早就不满蒋介石了,在知道张学良劝诫无果后,不由得想到了兵谏。
兵谏,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就是极大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张学良不想引起冲突。张学良无意,杨虎城也只能作罢。
可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合,不久后,张学良主动的找上了杨虎城,他要兵谏!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张学良改变了主意呢?
在那七个学生被捕后的一个月,又有学生开始了游行,对于这次游行,蒋介石下达的命令是格杀勿论!
这四个字,张学良听到的时候犹如五雷轰顶!也正是这四个字,让张学良彻底下定决心,他要兵谏!
杨虎城早就想兵谏了,得到张学良的消息,他们立刻制定了此次的方案。
杨虎城在西北势力很大,所以这次行动,杨虎城将负责解除反动武装以及对西安的城防把控,张学良则作为主力,单刀直入,活捉蒋介石。
这一次的行动,虽然有波折,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蒋介石被张学良活捉。
事成后的第一时间,张学良通知了红军,毛主席知道,这是张学良想请教自己,究竟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更快的平定内乱。
毫无疑问,将蒋介石杀了,是一种永绝后患的方式,这也是蒋介石被抓后呼声最高的处理方式。
可毛主席想了很多,最终,他给出了回复,蒋介石,不能杀。
张学良明白,毛主席和自己一样,是想要联合蒋介石抗日。可此刻,蒋介石打死都不会联合共军的,这可让张学良为难了,杀,不行,联合,不同意,那要怎么办才好?
张学良只能找到蒋介石的太太宋美龄,让宋美龄去劝说蒋介石。
宋美龄看到被软禁的蒋介石,也是担心不已,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她知道,现在这个地方,已经被杨虎城完全掌控,要是偷偷的杀掉蒋介石,也不是办不到。
她熟知丈夫的性格,所以她和蒋介石说了一句话,就算要死,也应该死在抗日的路上,而不是这里。
这一句话,让蒋介石同意了和红军的谈判,也让国共统一了抗日战线。
张杨谈判——最终的结局
国共联合,这是喜闻乐见的结局,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轰轰烈烈开启的时候。可是对于张杨两人来说,却是他们人生的落幕。
事发后不久,杨虎城就被送往了欧洲,美其名日“留学学习”,杨虎城知道,这是蒋介石的最后通牒,想活着,就只能离开,所以他走的很干脆。
随着杨虎城出国,他手下的西北军也彻底落入了蒋介石的掌中,可杨虎城性情刚烈,没在国外呆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在关键时候,自己一个将领却在国外“享福”。
尤其是“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想要抗战的内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国!
蒋介石的特务网极深,就在杨虎城的脚刚踏上国土时,他连同家人,一一被捕。
被捕后,迎接杨虎城的,就只有时长无限的关押。在被关押的这一段日子里,杨虎城看到了小女儿的出生,却也送走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妻子。
另一边,张学良也在西安事变后,受到了蒋介石猛烈的报复。
蒋介石忌惮张学良的势力,于是设下了一个计谋,让张学良签下了所谓的检讨书,对于检讨书,年轻的张学良没有想太多,或许也是因为拥兵自重,他在检讨书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正是因为这一封检讨书,让蒋介石拥有了能够审判张学良的证据。
在西安事变后的第二年,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了军事法庭,被判了十年的监禁。
这个结果,蒋介石不满意,他想杀了张学良,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关押。
但现实却告诉蒋介石,张学良,他杀不了。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在东北军里也极具威望,可以说,东北军只听张学良的,一旦张学良被杀,东北军就会立刻发生动乱。
为了防止兵变,蒋介石只能忍气吞声,将张学良持续关押。
但是杨虎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不似张学良一样拥有军阀出身,自带势力威望,所以在蒋介石掌控了西北军之后,杨虎城就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变成了任由蒋介石拿捏的汤圆。
蒋介石认为,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谋,所以对杨虎城,他本就恨极。
再加上蒋介石无没办法杀掉张学良,于是只能将所有的怒火都转移到杨虎城的身上。
在国共战争落败后,蒋介石给毛人凤下令,将杨虎城一家人全杀了。
毛人凤没让蒋介石失望,几乎就是领命后的下一秒,就带齐了人手,去到了杨虎城的关押地点,将杨虎城的一家老小用匕首残忍杀害,最后为了讨蒋介石欢心,还将尸体用酸水毁掉。
一代英雄,就这样陨落在了小人的手里。
几十年后的出狱——水落石出
张学良被关押了半个世纪,在出狱后,各大媒体争先恐后的想要进行采访,但张学良只对几个熟悉的人做出了回应,他说了一句话:
“西安事变,我不后悔”。
他坦言,杨虎城死的很冤枉,我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谋,老蒋要杀的,应该是我张学良才对。
随着张学良的声泪俱下,当年西安事变的故事一点一滴的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蒋介石对于杨虎城的迫害之心才就此揭开。
对于自己的结局,杨虎城会不知道吗?他早就知道,发动西安事变后,最坏的结局就是死亡;
在远赴重洋又毅然回国时,他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可他义无反顾,因为他无法对战火纷飞的祖国坐视不理。
革命,哪里能没有鲜血,杨虎城用自己的鲜血,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革命烈士,也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