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面上元代木结构建筑遗存仅有三座,分别是上海真如寺(元延祐七年重建)、金华天宁寺(元延祐五年重建)、武义延福寺(元延祐四年即公元1317年重建)。
最年久的那一座是武义延福寺,地处秘境桃源陶村。大殿具有元代“木构件半拱”为主的建筑风格和特征。大殿分别于1960年和1996年列为浙江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壹
距今130年的清朝,金华城迎来了一位福建闽侯大才子。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清光绪《重印金华县志·卷七·官师表·人物》记载:林孝恂字伯颖,福建闽县进士。教谕,光绪二十年正月任。
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据民国十一年出版的《海宁州志稿》记载:乾隆三十九年升县为州秩正五品。光绪二十四年,庶吉士林孝恂知海宁州。
林孝恂育有二男五女七个孩子。小儿子,就是“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大儿子,就是国民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民国初临时参议院成立时他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公元1904年6月10日,林长民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杭州陆官巷(今吴山广场西侧)。当时,林孝恂正在阅《春秋·诗经》,读四言诗《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得知孙女出生的消息,他一边吟《思齐》:“大姒嗣徽音。大姒,文王之妃也。嗣徽音,嗣大任之美音。徽,美也。”一边为孙女起名“徽音”。后来,林徽音常常被人误认为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徽因”。
林徽因长大以后欧洲旅游,美国读书。学业有成,归国后对唐宋元建筑开始进行了系统性的追踪、测绘和记录。
1931年至1937年的七年间,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辗转了中国十五个省两百余县,最终记录了唐宋元明清各代存留下来的2738处古建筑,其中就有武义延福寺。
公元1934年11月中旬的一个冬天,三十岁的林徽因携手夫君梁思成,来到了祖父林孝恂曾经工作和生活的金华城。
因为是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去了金华天宁寺大殿。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凑,两人只是看了大柱上的楹联:“就下见人心看二水分流向七里滩而去,登楼堪咏物与万民同乐比八咏楼何如?”就匆忙的离开了金华,没有带走天宁寺古建筑的信息,实在可惜。正如林徽因曾说过的话那样:“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
贰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身影出现在天宁寺之前,过去的几天他们是在秘境桃源武义延福寺度过的。
一个早晨,婺江漂着白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通济桥下的双溪码头乘上了木船,逆武义江朝着上游驶去。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在金华城南武义江畔,法隆寺遗址竖着一座高6.3米、八菱柱形的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的石经幢,它悄无声息地注视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木船远去。
缘分未到啊,它遇见了大师;可大师没有看到它。这可是金华唯一的,即便在整个江南地区也是不多见的唐代石经幢啊。
船只在武义县白溪口拐进了熟溪。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熟溪桥下的船码头换乘了竹排,又朝熟溪上游而去,到达俞源宋村后竹排靠岸,县政府早已安排轿夫在此等候,因为当时去陶村还没有通车路呢。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坐着轿子翻越樊岭。轿子在竹林、松林中穿行,在崎岖山路、陡峭山崖中行走。他们犹如在画中游,望见了樊岭美景“八面秀峯”“一柱高擎”“石屋遗芳”。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陶村,就像进入了红楼梦的大观园。他们所拥有的走遍世界的英语、走遍大半个中国省市的国语,竟然统统失去了语言功能,不能够与村民们讲的宣平方言进行交流了。这让他们十分惊讶,感觉到这里与北方不同,这里就是桃花源,这里一定有他们所要寻找的唐宋元古建筑。
回望历史,林徽因来到桃源陶村,对延福寺进行考察,有两件事儿令她想不到。
如此封闭的世外桃源,竟然有一位和他叔父林觉民一样的辛亥革命烈士詹蒙。
林觉民写下了百年传颂的《与妻书》;詹蒙写下了蒙尘百年的《与父亲书》。据2012年《浙江档案》第七期报道:《与父亲书》以及珍藏在武义县档案馆的十三件詹蒙烈士档案,于2010年入选《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
如此封闭的世外桃源,竟然因为女建筑师在延福寺的工作,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的巨大差异所引起的激烈碰撞,不经意间改变了村民们原始的世俗观念。
当地村庄禁止僧侣“穿门入户”。又因“成佛门中”,所有神的塑像、画像都是民间的神祗。戒律和因果报应的作用,使得当地寺庙自然成为了百姓敬重的地方、山门禁地。
而女建筑师林徽因扶着木梯登上了延福寺大梁进行测量、绘图。她的一切所作所为如同一道异样的风景,又如同一个落入桃源的精灵。
▲林徽因延福寺梁上测绘留影 梁思成摄
这对于陶村街头巷尾蹲在墙根晒着冬日暖阳的村民们来说,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件。消息又经大家口口相传,迅速地扩散到了桃源中的各村各寨。
耕读传家,乡俗打破,女子读书也能成就大业。桃源外来的新生事物,逐渐地成为了百姓们的一种梦想。
更何况新中国成立之后,比林徽因小11岁的桃溪镇上江村农家女王茹芝,学业有成。她是参加1964年我国原子弹首次核实验的唯一女专家。她是第一个准确报出我国首次核实验实际爆炸当量的女科学家。1965年,她同参加核试验的有关同志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惊不惊奇,意不意外,世外桃源,人杰地灵,终于有个新中国的农家女,她的才能盖过了民国才女林徽因。
叁
民国二十二年六月,詹蒙烈士的同学、华塘村陈育仁时任宣平县政府秘书,他写信向浙江省教育厅反映:县内陶村有座“千年古刹,应予以保护。”
浙江省教育厅第(1152)号训令下发宣平县政府,指出:陶村延福寺“如果实系古代建筑,自应予设法查明保护。”
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平县政府发文“查明保护”并着手落实。
民国二十三年,浙江省政府维修杭州六和塔,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杭州为维修工程出谋划策。之后,他们应宣平县政府的邀请,来到陶村考察延福寺。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延福寺考察,一共工作和生活了九天。县政府工作人员在陶村找来了一位厨娘,来帮他们做饭烧菜。
延福寺如世外桃源与外界不通车辆,一切食材均来自陶村本地。厨娘想方设法烧出些家常菜来招待县政府请来的客人,尽可能让他们吃好。
十一月,正是农作物颗粒归仓的丰收季节。陶村的晚禾稻米,据《宣平县志》记载,有米白质软的“白芒晚”、有米白稍硬的“西云谷”俗名“内山晚”。厨娘选用“白芒晚”烧饭,选用“西云谷”熬粥。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一日三餐,主食除米饭外,还炒了松软爽口的“上坦进士粉干”,还煮了点心“宣平莲子羹”。
至于哪些宣平地方菜品可摆上餐桌呢?诸位请看以下菜单:
第一天
厨娘从龙泉窑黑罐中倒出大黑豆,炒熟装盘,黑皮裂开,老远可以闻到豆香。开胃小菜,大家认真的吃个光。
第二天
厨娘从婺州窑酒坛中倒出颗粒大皮带青色的“青风豆”亦称“田腾豆”,泡水后发胀用来磨豆腐。青菜烧豆腐,一清二白。梅干菜蒸豆腐,外黑内白。还烧了一锅豆腐丸汤。
第三天
延福寺前有桃溪,镇澜桥墩下用竹篮打水,只打了一会儿就有小半篮子河虾。厨娘烧小葱盐水虾,翠中有红,令人垂涎。
第四天
厨娘从本地窑烧制的土罐中倒出了“佛豆”一名罗汉豆,与咸菜“雪里蕻”一起煮着吃。青黄相间,看看都有食欲。
第五天
陶村边桃溪,有打鱼人网上了白鳞黑斑的小鱼。厨娘在小铁锅做成了红烧石斑鱼,酥香可口,一下子触发了大家舌尖上的味蕾。
第六天
厨娘购得一篮子土鸡蛋,豆腐蒸蛋,又嫩又滑。又从陶罐子里倒些豆瓣酱来煮豆腐,水开后放葱,酱香味美。
第七天
厨娘从本地窑烧制的酒坛里,拿出些菜芯腌制的咸菜。一盘咸菜煎鸡蛋,两面金黄,香喷喷,一里闻。
第八天
厨娘烧毛芋炖泥鳅干。毛芋汤滑溜溜的,大碗饭一下子就入肚了。又烧了盆黄芽菜煮豆腐,至于味道与杭州黄芽菜相比较,只有杭州长大的林徽因知道。
第九天
正好赶上山里猎人捕捉了一头麂子。在清朝,桃源里的猎人们以麂子皮来抵贡赋。因此,他们练就了一手捕猎的好技巧。厨娘购得麂子肉,红烧了一大盆,为林徽因和梁思成饯行。
肆
延福寺的建筑年代,一说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建;一说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43年)建。
据清《宣平县志》记载:延福寺,后晋天福二年僧宗一建。明天顺间僧涧清重修。清康熙九年僧照应重建后殿观音阁两廊。雍正八年至乾隆十三年僧通茂仝、徒定明屡次修整大殿、天王宝殿并两廊厢屋二十一间,装塑天王金身四尊。长生池,清道光十八年主持僧汉书重建。山门,清同治四年主持僧妙颍重修。
▲延福寺观音堂,1934年梁思成摄
里人陶孟端《延福寺记》则说:距邑二十里许,峰环涧远,寺立其中。(后)唐天成二年,名曰福田(寺)。(南宋)绍熙赐今名。有赐紫宣教大师守一修并苟完迨。元有堂曰:师及德环等。继置田山,重立碑记,僧宗普惟谦相继葺理,其徒文碧、涧清耕作,惟勤积累稍稔。明正统间,乡寇蓦发,毁宇为薪。迨靖复业,文碧等悉意生殖,诸工旋作,百废其举。且购腴田。(明朝)天顺癸未仲春涧清丐余《志》,石條其续置之业而记之。
经过历朝历代的重修、扩建的屡次折腾,民国期间的延福寺大殿,到底属于哪个年代的古建筑?
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缺少,从县到省均难以确认。直到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到来,延福寺大殿的断代难题,这才迎刃而解。
一日,延福寺大殿。一个胆大的、穿着青衫棉旗袍的、从来也不会认为自己输于任何男子的林徽因,顺着梁思成扶着的长木梯爬上了大殿的房梁。
硕大的房梁上厚重灰尘,几百年从来没有人来清扫、擦拭。林徽因如此近距离的查看、测量房梁,恐怕是延福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
冬日的暖阳从大殿窗棂照射进来,寺内明亮。林徽因站在大梁上细细观看,能够让她宽心的事,这一趟没有白来。
▲1934年林徽因在延福寺大殿考察
延福寺工作九天。闲暇的时候,心灵手巧的林徽因,亲手缝制起漂亮的布娃娃或将铅笔削得漂亮。只有这样做了她的手不会生疏,画起严谨的建筑制图才能得心应手。
林徽因绘下的“重檐歇山斗拱顶”,构架洗练,檐牙翘举、构建精美,那不就是宋代《营造法式》建筑模式吗?
弓形月梁牵引大殿平梁与金柱,这“彻上露明造”的梁架,不用钉榫,那不就是宋元遗构最鲜明的建筑风格吗?
看林徽因的延福寺手绘图,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就像现在的计算机绘制的。现在想找个能赶上林徽因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她能够准确地为古建筑做出图标解析,这就是一个读书人身上所具有的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
延福寺工作九天。闲暇的时候,多才多艺的林徽因,亲手书写了自己创作的诗文《一天》。
一天
今天十二个钟头
是我十二个客人,
每一个来了,又走了,
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
我没有时间盘问我自己胸怀,
黄昏却蹑着脚,
好奇地偷着进来!
我说,朋友,
这次我可不对你诉说啊,
每次说了,伤我一点骄傲。
黄昏默然,无言地走开,
孤单的,沉默的,
我投入夜的怀抱。
延福寺工作九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最终报告:“经审查测量研究之后,得悉延福寺大殿为元中叶泰定间物,结构尤存宋风,其月梁、菱柱,及柱櫍,皆合营造法式之制。”(详见《中国营造学社会刊》第五卷第3期《本社纪事》)
延福寺经过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用专业的、非常独到的眼光断代确认,它是江南地面上最早、最完整的“宋貌元构”木结构建筑。尤其大殿“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从而,确立了延福寺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伍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重庆李庄回到北京清华大学。他们把清华营造系从无到有建设了起来,从而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建筑体系。
延福寺大殿这座元代建筑工匠留下的杰作,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绘制、拍照的《延福寺平面图》《大殿平面图》《大殿断面图》《大殿上檐斗拱图》等一系列资料,也被他们带进来了清华大学。
▲1934年梁思成手绘延福寺大殿剖面图
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延福寺考察,带走了中国古建筑的一大发现。不过,正是他们的准确鉴定,不是建造师的你,来到延福寺大殿抬头看到那根胖嘟嘟的硕大月梁,看到它了也就等于你看见了元代森林中的一棵大树,那是七百年的神奇啊,这一趟旅行你赚到了。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