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好了,孩子营养充足了,体格生长水平明显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
但有的家长可能所具备的医学知识有限,对孩子身高期望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容易陷入焦虑之中。
经常遇到有的孩子个子明明很不错了,家长还想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抑制针。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几厘米,甚至错信偏方,钱花了不少,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知道以下3件事,理想看待身高,才能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1、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0-1岁,至少长25cm,平均1个月长2cm;
1-2岁,至少长10cm,平均每个月长1cm;
2-3岁,至少长8cm;
4岁-青春期,平均每年长5-7cm;
青春期平均每年长7-10cm;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相应的生长速率,如果低于以上数值,要尽快找原因,及早干预!临床证实,孩子年龄越小,身高干预效果越好。
2、学会计算遗传身高遗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可以占到60%-70%,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孩子的遗传靶身高。
遗传靶身高可以让医生参考孩子目前所在的水平,是否跟遗传大致符合。如果孩子的生长与遗传差距过大,可能说明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医生来评估。
3、这些孩子不需要打生长激素先说一下哪些孩子必须干预身高:
用通俗的话讲,同年龄、同种族、同性别、同地域的孩子,从高到低排队,排到倒数后三名的孩子,是需要考虑生长激素来干预的。
下面两张图是《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竖坐标是孩子的年龄,横坐标是孩子目前的身高得分,3rd以下的就是医学上讲的矮小症范畴,男孩可能长不到161,女孩可能长不到150。
ps:用骨龄对照更准确
身高超过第三百分位的,都是正常身高,可能比平均身高偏矮了一点,但还没到打生长激素的地步。
在儿童生长发育科看诊40年,发现这类孩子长得慢,大多数都不是生长激素缺乏,而是基础问题导致的,比如体质差、爱生病、挑食厌食、积食、便秘、腹泻、睡不安稳、盗汗等。用中医的方法稍微干预一下,很快就能追上同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