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正月十三当天,不论多忙,提醒:6件事别犯忌讳,尊重传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正月十三了,距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越来越近了。有人说,“年”都过完了,上班都好几天了,怎么还要那么多讲究。
其实,在古代,整个春节要到正月十五过后才算告一段落。并且,每天都有很多习俗和禁忌,反映了人们对新一年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三这天在古代是非常被人们所重视,因为这天是个“忌日”,是一个传说连阎王爷都讨厌的日子,叫作“杨公忌日”。
在《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中记载:“杨公忌日与二十八宿中的室宿相关,通过角宿起元旦推算得出,每月递退两日,形成固定的十三忌日。”
也就是说,“杨公忌日”一共有十三天,分布于农历每月,具体为:
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其排列规律为每月提前两天,与二十八宿的月相周期相关。
古人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大致以月亮在一个月内每天所处的不同星宿位置来对应月相变化。月亮每天会经过一个或几个星宿。如每月初一左右,月亮大致位于室宿、壁宿附近,此时为新月;到初七、初八左右,月亮运行到氐宿、房宿等附近,接近上弦月;十五左右,月亮一般在张宿、翼宿附近,为满月;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月亮到了奎宿、娄宿附近,是下弦月。
不过,民间关于“杨公忌日”,流传比较广的是一个传说。相传,在旧时,杨公有十三个儿子因口出狂言遭玉帝惩罚,每月死亡一人,闰年则多死一人,最终全部夭折。这些儿子的忌日被统称为“杨公忌日”,逐渐演变为凶日禁忌。
正月十三,不论多忙,提醒大家:6件事别犯忌讳,尊重传统,平平安安过正月十三,图个安心和吉利。
一、不说带“翻”的话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啥正月十三这天不能说带“翻”的话呢?因为,这天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海灯节”,是一个祈求出海平安的日子。
现在不太清楚沿海地区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了,但是在旧时,人们会在这天扎制花灯,放到大海中去,以便求得新的一年出海能够获得大丰收和平安好运。
在当地,人们这天讲究不吃鱼和虾等海鲜,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并且,这天不能说带有“翻”字的话。因为翻跟翻船会被联系到一起,对渔民来说是比较忌讳的。
二、不说过头话和狂言
杨公就是因为说了“狂言”才遭到惩罚,最后十三个儿子一个没剩下,一个人过年,孤苦无依。
所以,这天我们不能说大话或者狂言,以图安心。最好也要告诉孩子平时也不能说狂话和炫耀,以免招惹口角是非和不必要的麻烦。
三、不晚归、不远行
正月十三,距离雨水节气已经非常近了,这个时候是一年当中寒潮天气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时常会出现降温和大风的天气。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在这段时间回家太晚,以免出现危险和受风感冒。
另外,正月十三这天也有不远行的讲法,即便想出去打工也不差这2天了。因为,正月十三距离正月十五非常近,并且,正月十五还是一个圆圆的日子。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选择远行,不与家人团聚,难免会有遗憾,也会让家人为你担心。
所以,我们有外出打工的计划,可以等元宵节过后再走也不迟。
四、不婚嫁、不开工动土
结婚和开工动土都是非常重要和喜庆的事情,一般都会选择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来举行。而正月初三这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忌日”,自然不会选在这天来举行。
其实,很少有人会在正月里举行婚礼的,反正我是一个没看到,你看到过吗?
五、要吃两样
1、吃豆腐
豆腐虽然在北方比较常见,但是在正月十三这天打“豆腐仗”却是我国广东的一些地区。据说,这天被豆腐打中的人,新的一年里都会福气爆棚。
另外,由于“豆腐”的谐音是“兜福”和“都福”,这天吃豆腐有给新年兜一兜福,收获福气的美好寓意。当然,这天也别忘了用豆腐祭祀祖先。
2、吃汤圆
正月十三,这天要开始为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上灯了。并且,这天还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这盏灶灯,一但点亮后,按民间的说法就不能关了,要等到元宵节过完才能关掉。
例如,在南宋理宗淳祐三年就有点灶灯的记载:“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另外,正月十三这天,按旧时民间习俗要吃汤圆,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说法。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六、别忘了观天气
正月十三距离雨水时节非常近,时常会有寒潮大风天气来袭。因为,旧时人们会在这天观察天气,判断接下来的春天会不会出现“倒春寒”。
例如,在民间就有“正月十三热烘烘,三伏天里雨难寻”、“正月十三雨淋头,一年雨水不用愁”、“正月十三雨,三春雨淋淋”、“正月十三落一滴,风调雨顺好种田”、“正月十三雪花飘,麦子欢笑粮满囤”、“正月十三雪花飘,麦收夏季成堆堆”、“正月十三雷轰轰,三春少雨要干旱”等一些民谚。
古人认为,正月十三这天下雨或者下雪是好的现象,往往预示着当年作物会获得丰收。相反,如果这天是个晴天或者出现雷声的话,则不是好的现象,往往预示这当年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不利于作物生长。
其实,最近几天很多地方出现了降温和刮风的天气,比较寒冷,有人比较担心是不是来了倒春寒的天气。
在气象学上,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的天气现象。而今年是立春后直接冷,甚至有些地方寒冷程度超过了大寒,并不符合“倒春寒”出现规律,只能说算是一种寒潮天气。
这种立春后就出现的寒潮天气,对于我国冬小麦产区来说,影响有限,甚至没有影响,毕竟,小麦本身还处于越冬期。但是,对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这种春天偏冷的情况,可能会对油菜抽薹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月十三到了,您还知道哪些相关民俗和讲究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