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的夜,总是灯火辉煌,却照不亮我心中的疑惑。每月两万的汇款,准时打到父亲的账户上,是为了让他安享晚年。可最近,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父亲的语气闪烁其词,好像有什么事情瞒着我。直到那通电话,我心中的疑虑变成了现实。“爸,你又给三叔钱了是不是?”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然后父亲沙哑的声音传来:“小杰,你听我解释……”我挂断了电话,迪拜璀璨的夜景也无法驱散我心中的阴霾。那两万块钱,究竟去了哪里?五千块的去向,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带着种种疑问,我拨通了老家王阿姨的电话。她是我们村的“百事通”,或许能从她那里得到一些线索。“阿姨,您能详细说说三叔的事吗?”王阿姨的声音压低了几分,透着神秘:“你是说你三叔啊,最近在镇上开了间小店,听说生意还不错。不过……”她欲言又止,我的心提了起来。“不过什么?”我追问道。“他每个月都往医院跑,大家都说他是在给你奶奶送钱。”
奶奶?长年卧病在床的奶奶一直在县医院,高昂的医药费压得全家喘不过气。而三叔,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游手好闲,嗜赌如命的形象。他会把钱花在奶奶身上?这怎么可能?疑惑和震惊交织在一起,我决定立刻回国,弄清事情的真相。
迪拜少见的下起了大雨,我推开家门,父亲正在院子里收衣服。我深吸一口气:“爸,咱们得好好谈谈。”父亲放下手中的衣篓,脸上的皱纹在雨天显得格外深刻:“知道你这次回来是为什么。有些事,是时候告诉你了。”
原来,三叔五年前就已经戒了赌,开始默默照顾奶奶。县医院的费用高昂,他不得不四处借钱,父亲每个月给他的五千块,大部分都用在了奶奶的治疗上。“你三叔其实很要强,”父亲解释道,“他不想让村里人知道他在照顾奶奶,宁愿背负着闲言碎语。”
我坐在老屋的台阶上,雨水敲打着石板,发出清脆的响声。记忆中那个吊儿郎当的三叔,竟然默默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三叔的愧疚,也有对父亲的敬佩。
第二天,我去了三叔的小店。他正在整理货架,看见我,慌忙擦了擦手上的灰:“小杰?你怎么来了?”我直视着他的眼睛:“三叔,我都知道了,关于奶奶的事。”三叔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苦笑:“你爸告诉你的?我就说瞒不住……”
“为什么不跟我说实话?这些年,我一直误会您。”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三叔收起了往日的玩世不恭,“我这个做叔叔的,总得为你分担些。再说……”他顿了顿,“我欠你爸的太多了。”
晚上,我躺在熟悉的床上,听着院子里父亲和三叔的谈话声。他们聊着往事,聊着奶奶,聊着这些年的变化。笑声中带着些许沧桑,却格外温暖。“老三,你就别硬撑了,”父亲的声音传来,“以后医药费我们一起出。”“哥,你别这样,我能行……”“少废话,我是你哥。”
夜深了,虫鸣声此起彼伏。我望着天花板,心中感慨万千。我终于明白,有些情意是无法用对错来衡量的,它们就像春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此后,我每月给父亲的汇款增加到了三万。并且主动告诉他:“爸,五千给三叔,五千给奶奶,剩下的您自己留着。”父亲在电话那头笑了:“傻小子,明白就好。”是啊,明白就好。所有的误解都像冰雪般消融,而亲情,永远是这世间最温暖的守候。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他人,却忽略了每个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偏见如同隔阂,阻碍了我们理解的脚步。只有放下成见,才能看见真相,感受亲情的可贵。家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才是这世间最珍贵的财富,不是吗?